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42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动性陷阱

【答案】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2. LM 曲线

【答案】LM 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 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推导出LM 曲线的表达式为:

LM 曲线如图所示。LM 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图 LM 曲线

3. 汇率制度

【答案】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仟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看,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4. 托宾q 比率

【答案】托宾q 比率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的价格预期。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 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q>1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q 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可以看出,投资是q 值的增函数。托宾通过q 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证明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

, , )。 (y :总需求,P :价格水平)的斜率为负数

(设

证明:总需求函数表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以两部门经济为例):

IS 曲线方程为:

LM 曲线方程为:

把方程①和方程②联立求解得:

整理得:

因为所以即总需求函数的斜率为负数。

【答案】

6.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答案】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经济学上的投资活动。

三、计算题

7. 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 利率上升后,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 利率卜升后,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答案】(1)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为:,其中c 1, c 2分别为甲乙两人在第一期、第二期的消费;y 1、y 2分别为甲乙两人在第一期、第二期的收入。将c 1=2000, c 2=2000, y 1=1000和y 2=3100代入消费者跨期消费预算约束方程式解得:利率r=10%。

(2)如果利率上升,甲会减少第一期的消费以增加储蓄,增加第二期的消费,从而在利率上升后其消费状况变好。分析如下:利率上升会使得预算约束线围绕两期收入的组合(Y 1, Y 2)点顺时针旋转,变得更加陡峭,从而影响消费者在两个时期的消费决策。如图所示,随着利率的上升,预算约束线由AB 顺时针旋转为A'B' , 最优消费组合由E 0移动到E 1点,即第一期消费减少,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