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春色叶

【答案】“春色叶”指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如七叶树(鲜红)、香椿(紫红)、臭椿、黄连木、石榴、栾树等树种。

2. 庭荫树

【答案】“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直射和对环境起到装饰作用的树种。其主干高度应与周围环境的要求相适应,一般无固定的规定而主要视树种的生长习性而定。由于常用于建筑形式的庭院中,故习称为庭荫树。

3. 孑遗树种

【答案】“孑遗树种”指在远古时期已经存在,并有化石被发现,而且原种的树木依然少量存活于世的珍稀树种。如我国的银杏、桫椤和水杉都属于孑遗树种。

4. 丛植

【答案】“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木较紧密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的种植方式。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少量株数的丛植亦有独赏树的艺术效果。丛植的目的主要在于发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

5. 生态因子

【答案】“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分布等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土壤因子、地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人类的活动等。

6. 林缘线

【答案】“林缘线”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

,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 照射时,地上影子的边缘线)

7. 成枝力

【答案】枝条上部叶芽萌发后,并不是全部都抽成长枝。母枝上的芽能抽发生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只有“成枝力”强的芽才能抽发生长成枝。

8. 光补偿点

【答案】“光补偿点”指光强减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树木光合作用所合成的物质量恰好与

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二、简答题

9. 列举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树种各5种并注明叶色,简述色叶树种的园林应用。

【答案】(1)下面简单列举几种具有特殊色彩叶的树种:

春色叶树种: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树”,如石楠(紫红

色)、山麻杆(胭脂红)、金叶女贞(金黄色)、石栎(黄色)、樟树(紫红色或金黄)

秋色叶树种:指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如黄连木(紫红色)、银杏(黄色)、枫

香(红色)、火炬树(红色或黄色)、三角枫(暗红)

常色叶树种: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均成异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称为“常色叶树”,如红叶李(紫红色)、金边黄杨(绿色叶金色边)、杜英(红绿相间)、黄叶五针松(全黄或有黄斑)、雪松(淡绿至蓝绿)。

(2)园林应用:作为色叶观赏树种,通过植物自身的颜色变化,丰富园林色彩,虽观赏期短,但其景观独特应用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造景中,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10.试述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含义。如何通过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创造园林的意境美。

【答案】通常易为人们注意的是植物的形体美和色彩美,以及嗅觉感知的芳香美,听觉感知的声音美等。除此以外,树木(植物)尚具有一种比较抽象的,但却是极富于思想感情的美,即意境美(联想美)。

(1)含义: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作为某种情感的凭托或表达某一意境。

(2)选择和配置:

各种植物由于生长环境和抗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在人们的观念中留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松刚强、高洁,梅坚挺、孤高,竹刚直、清高,菊傲雪凌霜,兰超尘脱俗,荷清白无染。

人们对花草树木的鉴赏,从形式美升华到意境美,在相互的交往中,常用花木来表达感情,这种美感多由文化传统逐渐形成。

11.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置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园林树木的配植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地点,由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可有多种多样的组合与种植方式,在自然式园林中,树种配植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独植(孤植,单植)

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具有一定姿态的树形或挺拔、雄伟、端庄展枝优美、线条宜人或有美丽的花朵和果实。适合做孤植的树有:雪松、油松、银杏、南洋杉、臭椿、金钱松、广玉兰、玉兰等。

(2)丛植:在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配植方式。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两株配合

在构图上要遵循矛盾统一原理,二者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使两者成为对立统一体,要求树种相同,树相有别,在姿态和大小上要求有差异,这样才能既有对比,又生动活泼。

三株配合

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树种,栽植时忌三株在同一直线上或等边三角形,三株距离都不要相等。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要靠近一些成为一组,中间大小的远离一些成为一组,两组之间应有呼应,其中大的和中等大的为同一树种,或为常绿或为落叶,或为乔木或为灌木,小的为另一树种,这样就可使两个小组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四株配合

仍采用姿态、大小不同的同一树种为好,分为两组,成为3:1的组合,大株和最小株不能单独成为一组,基本平面形成一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五株配合

可以是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种组合,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种为三株,另一种为两株,分在两组内,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三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上以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但两组之间不能太远,彼此之间也要有所呼应和均衡。

六株及六株以上配合

实系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种基本形式的相互组合而已。

(3)聚植(集植或组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配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聚植;亦可用几个丛植组成聚植。聚植能充分发挥树木的集团美,它既能表现出不同种类的个性特征又能使这些个性特征很好地协调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集团美,在景观上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一种配植方式。一个好的聚植,要求园林工作者从每种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种问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栽培养护管理上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4)群植(树群)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的乔、灌木成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树群不但有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在群植时应注意树群的林冠线轮廓以及色相、季相效果,更应注意树木间种类间的生态习性关系,务以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5)林植

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这是将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植方式。工矿场区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带及自然风景区中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配植方式。在配植时除防护带应以防护功能为主外,一般要特别注意群体的生态关系以及养护上的要求。通常有纯林、混交林等结构。在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下木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