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 )进行客观和标准化测量的系统程序( )。
A. 特质
B. 心理疾病
C. 行为样本
D. 生理疾病
【答案】C
【解析】心理测验是指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 当短时间内需要获得大量数据时,最好选用( )测验。
A. 团体
B. 个别
C. 速度
D. 纸笔
【答案】A
【解析】团体测验是在同一时间内向多名被试施测的测验,其优点是只需花很少时间就可测量大量的被试,收集大量的数据,缺点是不及个别测验准确可靠。
3. 由五选一的选择题组成的测验,其通过率为0.60, 消除猜测因素影响后校正难度为( )。
A.0.40
B.0.50
C.0.75
D.0.80
【答案】B
【解析】根据校正难度的公式
4. 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行为观察法
B. 他评量表
C. 访谈法
D. 自陈量表
【答案】D
【解析】自陈量表的项目形式一般采用是非式或选择式,其计分规则比较客观,施测简便,测量分数容易解释,因此,是人格测量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测验。如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 )、艾森克人格测试(EPQ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 )等。
5. 等距量表的特点是( )。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答案】B
【解析】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同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也没有相同单位的量表为顺序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同单位的量表为等比量表。
6. 分数合成的方法之一是临床诊断一一直觉合成法,其特点是( )。
A. 根据直觉的经验,客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
B. 难以充分考虑各测验所测特质间的交互影响
C. 有灵活的针对性,能就特定的个体作具体的结论
D. 有精确的数量指标
【答案】C
【解析】临床诊断直觉合成法是指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整体上考察问题,充分考虑各测验所测特质间的交互影响;有灵活的针对性,能就特定的个人作具体的结论。但主观加权易受决策者的偏见影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
7. ( )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A. 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效标效度
D. 区分效度
【答案】A
【解析】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效标效度是指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区分效度是检验测验构想效度的方法之一,用于
检验测量不同特质的测验分数间是否有较低的相关。
8.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 )。
A. 代表性
B. 特殊性
C. 相关性
D. 可比性
【答案】A
【解析】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从一个较小的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所获得的分数通常比来自较大的但定义模糊的样本的一组分数还要好。
9. 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 )。
A. 典型行为测验
B. 最佳行为测验
C. 标准行为测验
D. 问题行为测验
【答案】B
【解析】最佳行为测验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典型行为测验的目的不在测量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成就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属于最佳行为测验,即要测量出被测者的最好水平。
10.两次实施测验( )。
A. 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 应连续进行
D. 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答案】D
【解析】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降低。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11.下表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内智力测验结果,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
四位儿童的生理年龄与比率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