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生报》
【答案】《新生报》是台湾省政府的机关报,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创刊,是当时台湾各报中读者面最宽、订户最普及的一份报纸,内容多以本省的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为重点,1949年成立新生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将南部版更名为《台湾新闻报》单独发行。
2.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3. 张季莺
【答案】张季莺,名炽章,笔名一苇、榆民等,陕西榆林人。1905年,他官费留学日本,仟《夏声》杂志编辑,开始走上“言论救国”的道路,1910年任上海《民立报》记者。1913年,张季莺受命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最先在报纸上披露袁世凯政府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全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而被捕,系狱3月。出狱后,他回上海《大共和日报》主持国际版,后又任《民信日报》总编辑,积极进行反袁宣传。袁死后,张季莺任上海《新闻报》驻京特派记者和政学系机关报《中华新报》总编辑,1918年因揭露段祺瑞政府卖国借款的消息再次入狱。张季莺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是在他担任了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之后,但在辛亥革命前夕和民国初期已崭露头角,有一定影响。
4. 中俄通讯社
【答案】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1920年7月在上海创立,简称中俄社,1921年5月5日起,改称华俄通讯社,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斋。中俄社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人民介绍列宁的革命理论、俄国革命的成果与经验,同时向俄国人民介绍中国革命开展的情况。它一力面根据俄国和共产国际的精神,翻译俄文资料,写成中文消息供中国报纸采用; 另一方面将中国报刊资料译成俄文,供苏俄报刊采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中俄社成为它领导的机构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华俄社的
第 1 页,共 7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