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4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报纸编辑学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新闻标题的实题和虚题
【答案】新闻标题的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任务、动作和事件等。实题可以单独存在。虚题是指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实题。
2. 新闻标题
【答案】新闻标题是指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新闻标题用醒目的形式刊于正文之前,它既来自新闻,又对新闻具有多方面的能动作用。新闻标题具有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美化报纸版面等功能。它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材必须标出新闻事实; ②表述方式要有确定性,显现动态; ③具有时态、语态、标点的特殊要求。按照构成,新闻标题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标题; 按照表现手法和表现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实题和虚题。
3. 统一式标题
【答案】统一式标题是指结构相一致,标题字数相等或相近,并在版面上以相同的字体字号整齐排列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标题。统一式标题适用于主题有共同性的稿件群组,集纳编排,使其成为版面上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这些稿件之间相互联系,表现特定的编辑思想。
4. 报序
【答案】报序是指版面的先后次序。目前比较流行的版序有三种:
(1)多张叠在一起,第一张正面为第一版和最后一版,背面为第二版和倒数第二版,第二张正面是第三版和倒数第三版,反面是第四版和倒数第四版,依此类推。
(2)分张依次叠放,第一张为一至四版,第二章为五至八版,依此类推。
(3)整份报纸分为若干个组,每一组由多张叠在一起,即以第一种方式形成其中的每一组。 前两种版序为自然版序,第三种人为分隔出来的多组化的版序打破了自然版序,使报纸出现了多个头版,这在报纸版面较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报纸的内容分割,也方便读者选择阅读。
5. 版式
【答案】版式是指版面的基本形式,是版面在特定的报型中,通过版面区域功能划分及稿件布局结构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版式作为版面编辑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具有规范版面编排、指导日常版面编辑业务的作用。在办报实践中,版式变化需要慎重,它是报纸改版的一部分。改
版既包括报纸内容结构的改变,也包括版面形象的变革。决定版式的最基本的要素有:报型、版心及基本栏设计,版面各区域的功能分布和稿件的布局结构。
6. 珠江模式
【答案】珠江模式是指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的全新探索。“珠江模式”在社会上掀起了“广播热”,推动了广播的结构性改革,使广播改革从单项改革进入整体改革,其诞生和推广为中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7. 标题新闻
【答案】标题新闻是指以标题的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是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的一种新型新闻体裁。标题新闻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重要的新闻要素比较齐全; 二是具备标题的结构和特点; 三是标题新闻通常比较严肃、简洁,不加修饰或渲染。
8. 版面强势
【答案】版面强势是指版面具有的能够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性。一个读者阅读报纸的时候,对每个版面及每个版面的各个局部的注意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不同的版面强势。版面强势大,意味着吸引读者的程度高; 版面强势弱,就是吸引读者注意的程度低。但版面强势也不完全是由版面空间的区域决定,版面语言的其他形式如编排手段、布局结构等也对版面强势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9. 编前会
【答案】编前会是指在各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各版主编在编前会上汇报第二天版面编排的设想和稿件情况,各部门沟通情况,对版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对近期的重要报道选题进行落实和部署。
10.改写
【答案】改写是指对原稿的重新写作,改写是改稿中难度最大、操作最复杂的一种修改方法。改写通常是因为稿件的角度选择不当、材料的详略安排不当、稿件结构有问题或者体裁不合适等,需要重新组织材料、安排结构、重新写作。改写的方法主要有:改变主题与角度、调整结构、改变体裁、分篇、综合。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要重视调查核对? 哪几种稿件特别需要调查核对?
【答案】(1)要重视调查核对的原因调查法是新闻编辑针对新闻稿件中有关事实表述中存在的疑点,对当事人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的一种改稿方法。
有些新闻稿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仅仅靠分析法和核对法还不能明确判断,比如稿件中涉及对一些现场情况的描写、对当事人的采访等,没有相关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无误,编辑就要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针对报道中的疑点进一步进行调查。通过对事物的直接了解与再认识来检查稿件是否存在错误,不但能发现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往往还能杜绝整个报道的失实。采用核对法和调查法,又可以进一步澄清或改正采用分析法所发现的疑点和破绽。
(2)特别需要调查核对的稿件
①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如重大典型、重大成果和发明,牵连重大政策问题的稿件。这类稿件由于社会影响大,务必准确无误。
②批评性稿件。这类稿件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挑剔,只要有一点内容与实情不符都可能招来官司,必须注意调查核实。
③新作者的稿件。由于编辑对新作者的为人与采访写作风格不了解,加之不少新作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不甚明确,在稿件中“犯规”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因此对他们的来稿应多加调查核实。
④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有些通讯员和撰稿人在采访写作中经常犯有主观猜想、以文学创作手法写稿的毛病,对这些人的稿件,编辑要格外小心谨慎。
⑤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由于新闻是对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现象的报道,时间变了,情况也可能随之变化,因此在发表这类稿件时,必须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作出相应的修改。
12.怎样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是否有新意?
【答案】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有无新意可以从以下三要点入手:
(1)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
凡是新近发生的、出现概率较小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变动,对读者来说含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因而具有新意。可以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一稿,表明到1956年上海用人力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同在此之前报道人力车大大减少的稿件相比,更具有新意,因为它表明使用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时代己近开始。
(2)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稿件内容的新与旧,是从读者的未知程度来判断的,那么影响读者知与未知的重要条件就是新闻媒介的传播。某一内容传播越多,读者也就知之越多; 反之,则越少。因此,凡是从未传播或传播较少的,就含有新意。因此判断传播情况,一定要同读者实际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少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读者的未知程度,才能把握所写内容对读者来说是否有新意,以及新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