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611教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维新学堂中,专为维新运动培养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的是( )

A. 北洋西学堂

B. 南洋公学

C. 经正女学

D. 湖南时务学堂

【答案】D

2.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 和选项Y 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 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 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公共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伦理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谈讨和未曾获得的新发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时间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伦理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的加以利用。题中所述的做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研究结果进行表述。

3. 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D

4.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A. 王充

B. 董仲舒

C. 贾谊

D. 郑玄

【答案】B

5.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图式

D. 平衡

【答案】A

【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幼儿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而月亮是有生命的是幼儿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后获得的,是同化的过程。顺应,是指)匕童通过改变己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因此,答案选A 。

6. 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

A. 毕达格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将“算术、几何、天文”三门课程列为了必须学习的科目。而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

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7. 朱熹根据儒家经典,编撰了一本书籍是( )

A. 《五经正义》

B. 《三经新义》

C. 《论语释注》

D. 《四书集注》

【答案】D

8. 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 )。

A. 片面强调提高智力水平,忽视基础知识教学

B. 片面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忽视提高智力水平

C. 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

D. 片面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忽视生产劳动教学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1958年教育改革得失的掌握程度。1958年,为了解决升学和就业之间的矛盾,苏联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简称《法律》)。《法律》规定,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和公益劳动是中学的首要任务,青年工人学校和农村青年学校被视为进行完全中等教育的最主要的学校类型。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放在了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强调加强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准备。但顾此失彼,这次改革削弱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苏联开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矛头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极影响,即片面强调生产劳动教学,忽视理论知识教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9.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