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口腔执业医师题库>白血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增高4个月”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查体,发现白细胞18×109/L,后多次复查白细胞异常,无乏力、盗汗,无发热。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60×109/L,分类淋巴细胞0.81。骨髓涂片分类:增生活跃,淋巴细胞0.55,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染色质凝集,未见核仁,幼稚淋巴细胞0.02。染色体核型:46,xx[20]。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

A . 苯丁酸氮芥
B . 氟达拉滨
C . 苯达莫司汀
D . 观察随访
E .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

患者女性,50岁,因“低热、纳差半年,间断头痛、恶心,伴呕吐10天”入院。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6.5×109/L,中性粒细胞0.35,低于正常。颅脑CT示可疑右侧颞顶叶低密度灶。病史提示患者父亲于2年前罹患开放性肺结核,病故于本市传染病医院。无咳嗽、咳痰及胸闷史。 提示:强化颅脑CT显示脑基底池、侧裂脑脊液密度略增高,局部有点片状强化;右侧颞顶叶低密度灶密度欠均匀,间杂钙化的高密度灶。低密度灶包膜有环状强化,邻近脑组织有低密度水肿表现。MRI强化则显示在脑基底池、侧裂脑池出现长T1、长T2信号,局部结构紊乱;右侧颞顶叶长T1、长T2类圆形病灶,边缘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水肿明显。MRS未见到典型结核改变。此时的诊疗应选择()。 对症脱水治疗,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早期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可予以泼尼松40mg/d口服。 谨慎选择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抗酸染色进一步确定结核感染。 早期静脉应用异烟肼600~900mg/d。 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如水肿短期内无减轻,颅内占位扩大致中线移位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显著,积极准备手术切除。 关于股骨髁上骨折的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点上1cm范围内。 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点上2cm范围内。 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点上2~4cm。 发生于股骨自腓肠肌起点上5cm范围内。 发生于股骨髁至股骨干的连接部。 刺激量的大小以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可分为轻、中、重3种不同的刺激量。轻者,针下感应柔和;中者,针下感应明显;重者,针下感应强烈。具体而言,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刺激量的大小。属于中度刺激的是() 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 提插的幅度小于0.3cm,频率小于60次/分。 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 提插的幅度大于0.5cm,频率大于90次/分。 捻转的角度为90°~180°之间,频率为60~90次/分。 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对患儿家长做出院健康指导时,应告知并强调,出院后需继续在家隔离的时间是() 至出疹后5天。 从接触后1天至皮疹消退。 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 从出疹至皮疹消退。 发疹前1天至出疹后3天。 家中接触过该患儿的3岁姐姐应隔离观察3周。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有() 长期反复发作,缓解期与发作交替。 夜晚睡前疼痛,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使疼痛缓解。 餐后1~2小时疼痛,持续至下次进餐。 餐后2~3小时疼痛,持续至下次进餐。 平时症状轻微,出血和穿孔是首发症状。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增高4个月”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查体,发现白细胞18×109/L,后多次复查白细胞异常,无乏力、盗汗,无发热。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60×109/L,分类淋巴细胞0.81。骨髓涂片分类:增生活跃,淋巴细胞0.55,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染色质凝集,未见核仁,幼稚淋巴细胞0.02。染色体核型:46,xx[20]。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