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感染性疾病的护理题库

问题:

[多选] 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对患儿家长做出院健康指导时,应告知并强调,出院后需继续在家隔离的时间是()

A . 至出疹后5天
B . 从接触后1天至皮疹消退
C . 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
D . 从出疹至皮疹消退
E . 发疹前1天至出疹后3天
F . 家中接触过该患儿的3岁姐姐应隔离观察3周

刺激量的大小以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可分为轻、中、重3种不同的刺激量。轻者,针下感应柔和;中者,针下感应明显;重者,针下感应强烈。具体而言,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刺激量的大小。属于中度刺激的是() 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 提插的幅度小于0.3cm,频率小于60次/分。 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 提插的幅度大于0.5cm,频率大于90次/分。 捻转的角度为90°~180°之间,频率为60~90次/分。 在称量法分析过磷酸钙中磷酸盐含量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正磷酸与喹钼柠酮试剂反应,加入的丙酮用来改变沉淀的物理性质,便于过滤。 丙酮与NH4+作用消除铵盐干扰。 沉淀形成的酸度应适当。 沉淀洗涤灼烧后进行称量。 患者女,72岁,因“白细胞增高4个月”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查体,发现白细胞18×109/L,后多次复查白细胞异常,无乏力、盗汗,无发热。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软,肝、脾未及。血常规: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60×109/L,分类淋巴细胞0.81。骨髓涂片分类:增生活跃,淋巴细胞0.55,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染色质凝集,未见核仁,幼稚淋巴细胞0.02。染色体核型:46,xx[20]。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为() 苯丁酸氮芥。 氟达拉滨。 苯达莫司汀。 观察随访。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COP方案)。 患者肱骨中段骨折已10个月,局部有异常活动,X线片示对位对线良好,但仍有骨折线,骨痂极少,骨端有硬化现象,治疗方法是() 继续小夹板固定。 胸肩肱石膏外固定。 钢板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植骨。 钢板内固定+植骨+石膏外固定。 刺激量的大小以得气的强弱来判定,可分为轻、中、重3种不同的刺激量。轻者,针下感应柔和;中者,针下感应明显;重者,针下感应强烈。具体而言,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决定刺激量的大小。其中针刺的量学要素是指() 刺激强度。 刺激时间。 刺激频率。 提插幅度。 年转角度。 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对患儿家长做出院健康指导时,应告知并强调,出院后需继续在家隔离的时间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