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工具

【答案】指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反映了各种信用关系并为其服务。其特点为:(1)偿还性,即大多数信用工具必须到期偿付债务。(2)可转让性,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有较强流动性。(3)本金的安全性,即债权人到期可安全收回本金。(4)收益性,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主要信用工具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等等。其中前三者是短期信用工具,而后两者是长期信用工具,能带来稳定的资金。

2.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是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答案】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和私人的援助、赠与,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入的外国资金等。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加各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差额。但对于某些短期资本流动很难确定它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

3.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4. 非银行金融机构

【答案】指除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以外的其他经营金融业务的公司或组织,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租赁公司、消费信贷机构、基金组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小能吸收存款,业务范围也很狭窄,所提供的服务有限,它只能做资金经纪人,不具备创造信用的能力。但都是以信用方式集聚资金并投放出去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与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并无本质的区别,仍然属于金融机构。

二、简答题

5. 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汇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用于经济,对进出口、物价、资本流动和产出都有一定的影响。

(1)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

一般地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 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此外,汇率变化影响进出口,还要求进出口需求要有价格弹性一一进出口需求对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即需求弹性大,进而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引起交易数量的改变。当然,就出口商品来说,还有一个出口供给弹性的问题,即汇率下降后出口商品量能否增加,还要受商品供给扩大的可能程度的制约。

(2)汇率对物价的影响

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从而可以起到抑制物价总水平的作用。从出口商品看,汇率下降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小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商品并从而抬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格,甚至有可能波及国内物价总水平。

(3)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由于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因而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小; 但短期资本流动则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在存在本币对外币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小愿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求紧张,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反之,则可能引发资本的内流,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如果金融体制不健全,短期内汇率剧烈变动有可能会引起金融危机。

(4)汇率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既然能够影响进出口、物价和资本流出入,不难看出,它对一国的产出和就业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当汇率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抑制进口时,出口品生产的增长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增长会带动总

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同时,生产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行业的利润增长,甚至会引起一国生产结构的改变。相应地,不利的汇率会使出口急速缩减,而该国的出口又关系整体经济的发展,给生产和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不利的汇率会使进口增长,严重时则会冲击本国的生产并从而增大失业队伍。

有利于资本流入的汇率,对于缺少资本的国家是好事; 有利于资本流出的汇率,则是资本过剩的国家所期望的。缺资本,有资本流入; 资本过剩,可以找到有利的投资机会,这无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和就业。

6. 简述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业务的种类。

【答案】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1)贴现。它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开始发展阶段是最重要的资产业务。这项业务的内容是银行买进尚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换言之,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

(2)贷款及其种类。贷款又称放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存款货币银行运用资金的方式虽不止贷款一种,但贷款在其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般占首位。通过贷款联系,银行可密切与工商企业的往来关系,从而有利于拓宽业务领域。

贷款业务种类很多,按不同的标准划分,至少有如下几个类别:

①按贷款有否抵押品划分,分为抵押贷款与无抵押的信用贷款。

②按贷款对象划分,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③按贷款期限划分,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④按还款方式划分,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期偿还的贷款。

(3)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以其资金持有各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主要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公债券、国库券等。此外,一些财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公司债券,也是商业银行投资的对象。

至于投资于公司、企业的股票,在实行金融业职能分工型的国家中,政府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或干脆不允许购买和持有股票; 或有苛刻的限制,比如只允许商业银行以其自有资本金及盈余的一个极小比例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至于在允许商业银行全能经营的国家中,不少国家在投资数量上也有限制性的规定。

禁止或限制银行对股票进行投资的出发点:一是保持银行业的稳定性,力求防止股市波动和过分对特定企业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防止垄断。

7.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因素。

【答案】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