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分别在1956年、1964年和1972年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该学习分类的代表人物是( )。
A. 加涅B. 布卢姆
C. 布鲁纳
D. 奥苏伯尔
【答案】B
【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然后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类,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类学习由简单到复杂,每一项都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技能或能力的基础上。
2. 下列关于心理学家对发展心理学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荣格最先开展对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 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 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答案】D
【解析】皮亚杰以儿童思维发展为基础,把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3. 以下有关长时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持续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B. 主要是语义编码
C. 内容是无限的
D. 以上均正确
【答案】D
【解析】长时记忆是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人类可以把所有经历过的事件、情绪、语词、技能、思想、规则等大量信息永久或半永久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按语义类别编码; 以言语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主观组织。
4. ( )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体现个体差异的核心成分。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理智特征
【答案】C
【解析】性格是表现在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它起着核心的作用,人的人格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
5. 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来回答问题。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被称为( )。
A. 反应定势
B. 反应风格
C. 猜测应答
D. 默认应答
【答案】A
【解析】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
6. 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概念形成的方法是( )。
A. 抽象概念
B. 具体概念
C. 人工概念
D. 科学概念
【答案】C
【解析】概念的形成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难以进行实验研究,因此,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7.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苛勒
B. 布鲁纳
C. 贾德
D. 桑代克
【答案】B
【解析】苛勒等提出了关系转换说; 贾德提出了概括原理说; 桑代克提出了共同要素说;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8.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不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答案】B
【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不变化法三种。恒定刺激法的特征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 最不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所以也叫做系列探索法。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
9.
斯蒂文森提出的该公式表达了( )之间的关系。
A.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D. 心理量与物理量
【答案】D
【解析】斯蒂文森定律指出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共变关系是一个幂函数关系。
10.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的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A. 对话
B 独自
C. 语言获得
D 语言理解
【答案】B
【解析】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其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其特点主要由是:①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 ②是一种开展的语言; ③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
11.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
A.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B. 冲动型与沉思型
C. 同时性与继时性
D. 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答案】B
【解析】卡根等人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与沉思,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间题的思考速度上。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