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9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三)16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四)25 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五)31

一、名词解释

1. 寿山艮岳

【答案】“寿山艮岳”是指宋徽宗赵估听信道士之言,说在京城内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凰山,在宫廷里建造了一座山,号日万岁山,〔因其在宫城之东北面)更名日“艮岳”乃于政和七年仿杭州凤又叫做寿山、艮岳寿山。

2. 步移景异

【答案】步移景异是指在中国园林中,由于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园之总体布局的不对称和景物的自然天成,以及游路的奇巧设计,所以在欣赏游玩过程中景观变化不断。

3. 皇家园林

【答案】“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囿、御苑等。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的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4. 清漪园

【答案】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全园面积约290公顷,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阮},现更名为颐和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 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川,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

5. 行宫御苑

【答案】“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6. 榭

【答案】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水景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二、简答题

7.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于分割与联系园林空间的常用造景手法。

【答案】(1)分景:指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将大面积的园林空间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局部空间所形成的景观。分景是细化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对于大型公园或大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依据园林功能分区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景区空间,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体古典园林空间设计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园林分景的设计:对于大型公园或城市绿地,应依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要求专门设置不同的园景区域:如中心广场区、喷泉广场区、儿童游戏区、水景区、垂钓区、大型草坪、花坛区、种植区、观赏区、体闲购物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对于不同古典园林区域的位置选择,要注意将安静休闲区、垂钓区等与儿童游戏区、购物区分开设置,动静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每处园景区域,要做到区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丰富多彩,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落实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种材料所形成的景观,称为隔景。作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实隔、虚隔及虚实相结合的分隔手法。

①实隔:常采用实墙、山石、建筑、密林等力一式分隔空间,使游人的视线在一个空间看不到另一个空间的古典园林景观。避免相邻景区人群干扰和声音千扰。

②虚隔:常采用水面、小桥、堤、岛、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视线通过遮挡还是能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古典园林空间的景观,虚隔的方式丰富景观的层次,使得景致更深远、丰富,具有观赏性。

8. 简述清代阜家园林颐和园造园艺术特点。

【答案】颐和园具有皇家园林特色:园中的古典建筑不仅将整个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3个景区,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用,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各自独立成景,又相互依托,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1)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2)诗情画意的构思颐和园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意。其特点如下:众多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后山后湖,小桥流水,苍林修竹,幽深恬静、清新秀丽,另有一番江南景色。步入这座名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3)因地制宜的处理颐和园园林布局的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极好的基础。园周围共有十三里,全园面积四千一百多亩(约一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在当时北京诸园中是水面最大的一个。设计者抓住了水面大这一特点,以水面为主来设计布置。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是俯览湖面。

(4)建筑为主的组景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组成的中轴线两侧配以转轮藏、五方阁、宝云阁,组成了一组依山而建,统率全园主景的佛教建筑群,并以西山群峰为借景,与园内山湖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景色层次分明、变化无穷。

(5)园中有园的手法在颐和同仁寿殿北面的德和同颐乐殿,是帝后群原观剧之处。坑中有大戏台,分上中下三层,可同时演出。自德和园往北是景福阁、乐农轩。由此下山往东,因地形布置了一个精美的小园“谐趣园”,是仿照无锡的惠山园建造的,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布置了涵远堂、湛清轩、知春堂、瞩新楼等建筑,更有小桥、亭谢、游廊曲槛等,自成一个园林格局。到这里似乎进入另一个园中,是一种“园中有园”的布局。

9. 简述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意义。

【答案】秦汉是我国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宫苑建筑园林,以建筑为主体,结合城市规划,把自然山水纳入到帝都整体宏伟蓝图之中。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离宫别苑在园林面积上占有主导地位,不断到各地名山封禅就是尊地的表现。在皇城中营造人间天堂,倾全国之力,率将士之功以营宫室、筑林泉成为这一时期的建设特征。

(1)秦汉园林概况

①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模仿发展为自觉对应; 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识在宫苑中时有反映。

②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十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情画意。

③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渐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筑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①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宫殿与园苑相结合”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苑中有苑”代表西汉上林苑; 宫中有苑,苑中有宫。

②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③私家园林初见端倪,小范围内参观。

④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⑤写实的东西较多。

10.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答案】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邹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

(1)布局

①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十方圆三白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②由祠堂、宅院、花园三部分构成,南北方向展开,花园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