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伊犁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结构(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UDP 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 提供无连接服务 II 提供复用/分用服务

III 通过差错校验,保障可靠数据传输 A. 仅I B. 仅 I 、II C. 仅 II 、III D.I 、II 、III 【答案】B

【解析】UDP 无连接创建,提供多路复用服务。虽然有差错检验,但是不能保证可靠数据传输,所以III 错误。

2. n 个结点的线索二叉树上含有的线索数为( )。

【答案】C

【解析】线索二叉树是利用二叉树的空链域加上线索,n 个结点的二叉树有n+1个空链域。

3. n 个顶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最多有( )个表结点。

A.IT B.n (n-l ) C.n (n+l) D.n (n-l )/2 【答案】B

【解析】当n 个顶点构成的无向图是无向完全图时,则每一个结点都会和其余的n-1个结点连接,从而会产生n (n-l )个表结点。

4. 5个字符有如下4种编码方案,不是前缀编码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在一个字符集中,任何一个字符的编码都不是另一个字符编码的前缀。约定左分支

表示字符

右分支表示字符

则可以用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上的分支字符串作为该叶

子结点字符的编码。如此得到的编码必是前缀编码。D 选项中,编码110是编码1100的前缀,故

不符合前缀编码的定义。

5. 如果要求一个线性表既能较快地查找,又能适应动态变化的要求,可以采用下列哪一种查找方法。

A. 分块 B. 顺序 C. 折半 D. 哈希 【答案】A

【解析】分块查找,把线形表分成若干块,块间是顺序存储的,所以查找速度较快。在每一块中的数据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所以便于线性表的动态变化。

6. 对关键码序列28,16,32,12,60,2,5,72快速排序,从小到大一次划分结果为( )

【答案】B

【解析】快速排序是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

第一次比较:28比72小,不交换; 第二次比较:28比5大,交换,此时为第三次比较:16比28小,不交换; 第四次比较:32比28大,交换,此时为第五次比较:28比2大,交换,此时为第六次比较:28比12大,不交换; 第七次比较:28比60小,交换,此时为

一次划分结束。

7. 采用简单选择排序,比较次数与移动次数分别为( )。

【答案】C

【解析】简单选择排序只在要交换的时候交换位置,及移动位置,共需移动n 次。而需要比 较的次数为

8. 在下面的排序方法中,辅助空间为

A. 希尔排序 B. 堆排序 C. 选择排序

的是( )。

D. 归并排序 【答案】D

9. 若数据元素序列11, 12, 13, 7, 8, 9, 23, 4, 5是采用下列排序方法之一得到的第二趟排序后的结果,则该排序算法只能是( )。

A. 起泡排序 B. 插入排序 C. 选择排序 D. 二路归并排序 【答案】B

【解析】经过两趟排序后,A 项起泡排序的结果是两个最小或最大的元素放到了序列的最终位置;B 项插入排序的结果是前三个数有序即可;C 项选择排序结果是两个最小的元素在最前面按顺序排好;D 项二路归并排序的结果是长度为4的子序列有序,即前4个数排好序,接下来的4个数排好序。显然题目中的元素序列只能是插入排序第二趟排序后的结果,因此,B 项正确。

10.

用户程序发出磁盘请求后,系统的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是:用户程序一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一设备骆动程序一中断处理程序。其中,计算数据所在磁盘的柱面号、磁头号、扇区号的程序是( )

A. 用户程序 B.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C. 设备驱动程序 D. 中断处理程序 【答案】C

【解析】计算磁盘号、磁头号和扇区号的工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所以答案选C 。

二、填空题

11.检索是为了在文件中寻找满足一定条件的记录而设置的操作。检索可以按_____检索。也可以按_____检索;按_____检索又可以有_____检索和_____检索。

【答案】关键字;记录号;记录号;顺序;直接

12.己知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用二分法查找90时,需_____次查找成功,查找47时_____成功,查找100时,需_____次才能确定不成功。

【答案】2;4;3

【解析】二分法查找元素次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