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3管理学综合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其含义包括: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既可以是单个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多个管理者组成的集体或小组);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决策遵循满意原则,其依据是信息。

2. 程序化决策

【答案】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旱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3.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4. 组织设计

【答案】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

的人力资源形成综合效果。组织设计因组织的战略、所处的环境、技术水平以及规模而异。

(1)组织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有:①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②权责对等的原则; ③命令统一的原则。

(2)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为:①设计原则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特点,确定组织设计的方针、原则和主要参数; ②职能分析和设计。确定管理职能及其结构,层层分解到各项管理业务和工作中,进行管理业务的总设计; ③结构框架的设计。设计各个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及其责任、权力,具体表现为确定企业的组织系统图; ④联系方式的设计。进行控制、信息交流、综合、协调等方式和制度的设计; ⑤管理规范的设计。主要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管理工作标准和管理工作方法,作为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⑥人员培训和配备。根据结构设计,定质、定量地配备各级管理人员; ⑦运行制度的设计。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精神鼓励和下资奖励制度,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⑧反馈和修正。将运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回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上述各项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

二、简答题

5. 薪酬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薪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1)正确设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将向有关员工传递明确的信息,即组织要求你做哪些事,什么事做好了能得到奖励。由于人的自利性,大多数人都会按评价体系显不的方向去努力,因此工作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有“指挥棒”效应。在设定时必须慎重,从组织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功能、战略地位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哪些为主、哪些为辅,不适当的量化可能误入歧途,难于使评价达到公平公正的要求。

(2)根据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必须给予报酬

报酬从性质上可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种。一般两者相互结合,兼而有之。报酬从作用上可分为正报酬和负报酬两种。正报酬就是奖励,负报酬就是惩罚。一般而言以奖励为主,但惩罚也不可缺少。奖励的目的在于“打气’,、“加油”,使其工作更加努力,惩罚的目的则在于“惩前毖后”,使员工不再犯类似错误,起到“火炉效应”。即当你用手去触摸火炉时,立即会感到灼痛,迅速把手缩回,你及其他人都将由此得到教训,以后不能再用手“触摸火炉”。

(3)为了使报酬能对工作形成良胜循环,必须按照“法、理、情”的原则去做。

①先要制订奖惩办法,公之于众。“法”要足够透明,严防模糊处理、暗箱操作,一切奖惩都有法可依。

②任何奖惩都应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合“人人平等”之理,不拘个人私情,更不能营私舞弊、弄虚作假。

③任何奖惩都要合情。“法”本身要“合情合理”,执法过程除“人人平等”、“铁面无私”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情节,使结果能“合乎人情”。所谓“人情”并非“私人交情’夕,而是

“人之常情”。“合情”有利于人们接受,能使奖惩起到更好的效果。管理者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激励作用,“重奖重罚”很容易做过头而不合情理,走向“事与愿违”

6. 领导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答案】(1)领导的实质和作用

①领导的实质: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也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②领导的作用:

a. 指挥作用。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握的领导者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日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

b. 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因各人的才能、理解能力、工作态度、进取精神、性格、作风、地位等不同,加上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们之间在思想上发生各种分歧、行动上出现偏离目标的情况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就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c. 激励作用。在现代企业中,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积极工作的愿望和热情,但是未必能自动地长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有通情达理、关心群众的领导者来为他们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

(2)要实现这些作用,需要领导者做到:

①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作用;

②领导者只有妥善地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把大家团结起来,朝着共同的日标前进,才能实现协调的作用;

③领导者需要通情达理、关心群众,为下属排忧解难、激发和鼓舞他们的斗志,发掘、充实和加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向同一个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这便是领导者在组织和率领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具体作用。

7. 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有:

(1)适时控制

适时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

(2)适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