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10 2017年广州大学自然资源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8

一、名词解释

1. 水位

【答案】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如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

2. 生物群落

【答案】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和结构、优势种、相对丰盛度、营养结构等。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营养关系、成境关系和助布关系三类。营养关系和成境关系在生物群落中具有最大意义,是生物群落存在的基础,正是这两种相互关系把不同种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把它们结合成不同规模的相对稳定的群落。

3. 风蚀地貌

【答案】风蚀地貌是指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即陡峭的迎风岩壁卜风蚀形成的圆形或小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②风蚀蘑菇,即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③雅丹地形,即河湖相十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十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④风蚀城堡,即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⑤风蚀垅岗,即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⑥风蚀谷,即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⑦风蚀洼地,即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4. 生态位和生态幅

【答案】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5. 暖流和寒流

【答案】暖流和寒流是洋流的一种,海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流动就是洋流,洋流

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根据流动海水温度的高低,把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都将对沿岸气温发生影响。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成因,洋流可分为摩擦流、重方气压梯度流和潮流三类。重方气压梯度流包括倾斜流、密度流和补充流等。

6. 冻土地貌

【答案】冻土地貌是指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0℃以下,降水少,大部又渗入土层中,不能积水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融陷、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特殊地貌。冻土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7. 大陆岛

【答案】大陆岛是指位于大陆附近,在地质构造上与邻近的大陆有密切的联系的岛屿。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它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但它的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科西嘉岛、新地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许多大陆岛常成列分布在大陆外围,形成弧形列岛,亚洲大陆东岸的弧形列岛最典型。

8. 地方性分异

【答案】地方性分异是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常常表现相互系列性和重复性规律。

①系列性是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

②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

二、分析题

9. 为什么说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 试举例说明。

【答案】(1)地貌的发生和发展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塑造的,理由如下:

①地貌发育是指固体地球表面组成地貌的物质,在内动力作用、外动力作用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位移运动以及地貌本身发生的种种变化。

②内动力作用是指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等能量通过地壳的作用动力使固体地球表面的地貌发生变化。外动力作用是指来自于地球外部如太阳能、日月引能等能量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多个圈层物质运动作用于固体地球表面使地貌发生变化。对地貌发育而言,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只有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的差别,在作用对象与作用时间上两者不可分离。

③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于地表,使地表物质和能量不断转换,进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基本起伏形态,地貌分布和组合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同时对地表形态进行剥蚀塑造,削高填低,以减小地表的起伏。

(2)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主要由于地壳运动即内力作用所致,而其表面地貌的高低起伏同时也离不开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等外力作用,因而地貌的发育往往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而成。

10.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各有何特征?

【答案】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的特征分别为:

(1)东部季风区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特征

东部季风区的垂直自然带均以山地森林各分带为主体,而且一般由两个以上森林类型所组成;植被多属中生类型,生物化学风化占优势,发育各类森林土壤,呈酸性反应;每一个温度带的垂直带谱结构都反映着该水平地带的特征。

(2)西北干旱区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特征

由于水分状况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带谱结构的基带由灌丛草原向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而山顶都有草甸;土壤由栗钙土向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过渡;植物种类中,旱中生或旱生种类逐渐占优势,土壤豁化过程明显,碳酸钙累积更丰;垂直自然带的阴、阳坡之间差别明显。

(3)青藏高寒区垂直自然带结构类型特征

青藏高寒区以垂直分布现象非常显著为特点,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地域紧密结合,具有独特的色彩。

①东南部山地,受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垂直自然带以山地森林各分带为主体,与东部季风区相类似,不同之处是由于海拔较高,森林以上各分带发育。

②腹地和西北部,寒冻、干旱剥蚀作用普遍,物理风化强烈,发育着高山草甸土、草原土、荒漠土等高山土壤,质地粗疏,呈中性至碱性反应,植被以寒旱化或旱生类型为主,以高山草甸、草原或荒漠带占优势。

③各垂直自然带类型有一定的区域变化,从边缘至内部,随着海拔增高,垂直自然带结构由繁及简,分带数目由多至少:深入高原内部,随着海拔增加和干旱的增强,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优势分带为山地/高山草原带。

11.试述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答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1)干旱

干旱长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是影响我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