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629综合化学(一)之分析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酸碱指示剂

【答案】能用于指示酸碱滴定终点的试剂物质。

2. 火焰原子化法

【答案】火焰原子化法是由化学火焰提供能量,使被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

3. E 带

E

带是由【答案】

跃迀引起的吸收带,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分为带和

带。

带(苯环的共轭双键)吸收波长

带(苯环的不共轭双键)吸收波长为180nm

为为203nm

,为7000, 二者都是强吸收。

4.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答案】在一定置信水平,以测定平均值无为中心的包容总体平值H 在内的可能范围。

5. 激发光谱

【答案】在一定条件下,

固定发射波长

扫描激发波长

记录荧光强度

以荧光强

度F 对激发波长作图得到的曲线为激发光谱。激发光谱说明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荧光的相对效率。激发光谱形状与吸收光谱相似。

6. 银量法

【答案】以银盐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方法称为银量法。

二、简答题

7. 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案】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pH 突跃范围内;使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pH 。

8. 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的光源有哪些?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的光源有空心阴极灯、蒸汽放电灯;

(2)其基本要求是:①锐线辐射;②辐射待测元素共振谱线;③强度大、稳定、背景小。

9. 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

【答案】(1)简单分子萃取:简单的物理分配过程,被萃取组分以一种简单分子的形式在两相间物理分配。以中型分子存在,不发生化学反应。

(2)中型溶剂络合萃取:被萃取物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也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与被萃取物结合成为络合物进入有机相。

(3)酸性阳离子交换萃取:萃取剂为弱酸性有机酸或酸性螯合剂。金属离子在水相中以阳离子或能解离为阳离子的络离子的形式存在,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反应生成中性螯合物。

(4)离子络合萃取:①金属离子在水相中形成络合阴离子,萃取剂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阳离子,二者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进入有机相;②金属阳离子与中性螯合剂结合成螯合阳离子,再与水相中的阴离子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而进入有机相。

10.使用饱和甘汞电极时,应作哪些检查?

【答案】(1)使用前应先取下电极下端口和上侧加液口的小胶帽,不用时戴上。安装电极时,电极应垂直置于溶液中,内参比溶液的液面应较待测溶液的液面高。

(2)电极内饱和KC1溶液的液位有足够的高度,电极下端要保持有少量的KCL 晶体存在。(3)使用前应检查玻璃弯管处是否有气泡,若有,应排除;检查电极下端陶瓷芯毛细管是否畅通。

(4

)当待测溶液中含有 11

及高氯酸等物质时,应加置KN03盐桥。

分子的基本振动方式有哪些?其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如何?

【答案】

的基本振动方式有对称伸缩振动,不对称伸缩振动。变形振动等对称伸缩振动

无红外活性,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具有红外活性,而拉曼活性正好与红外活性相反。

12.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当分析对象中的共存物质对测定有干扰时,如果采用控制反应条件、掩蔽等方法仍不能消除其干扰时,就要将其分离,然后测定。

13.控制适当的酸度在络合滴定中有何意义?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

【答案】在络合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

具体控制溶液PH 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

(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 值; (2)pH 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 值。

14.什么是化合物的生色团?

【答案】

生色团是指含有电子的化学键和基团,它们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能产生吸收带。

三、计算题

15.测定某化肥中的含氮量时,测得如下数据。

【答案】先确定极端值(可疑值),根据数据排列分析确定34.08%是极端值

查表n=6时

说明极端值34.08应保留。

S=0.16, 查表有n=6时,t=2.015,置信区间

16.测定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五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1.13%,标准偏差为0.022%。

(1)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计算的置信区间; (3)如使

的置信区间为【答案】

(2)已知P=0.95时

根据

因此,钢中铬的质量分数的置信区间为1.13%±0.02%。 (3)根据

已知s=0.022%,

17.

取液中

的浓度? 【答案】

的浓度为X ,由于吸广度公式为:

34.45%,34.30%,34.20%,34.25%

及34.08%。试用Q 检验法决定极端值的取舍,并求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多少次?(置信度均为0.95)

查t 值表得,当f=n—1=20时

此时

即至少应平行测定21次,才能满足题中的要求。

的防入1cm 的吸收池中。测得在某一确定波长的吸广度为0.60

。然后取溶液1.00mL 添加到第一个吸收池中。再测得吸广度为0.80。指出第一个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