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在如下: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 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是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2.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具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日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3.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1)新文化运动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对民主和科学的张扬,对旧民主、旧文化、I 日礼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子封建统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②加速了中国人们的觉醒,促使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否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人们敢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接受新思想。

这就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在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这是因为:

①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③中国人学习西方一直在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这就为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土壤,再加上中国在巴黎外交失败,更是产生了避害意识,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方案。

(3)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国人民政党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中奋斗,新文化运动与西方文明危机发生碰撞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左右碰壁的知识分子忽然发现,高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第三种文明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推动知识分子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①十月革命启示人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革命走向胜利;

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经过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知道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历史地位,而且亲眼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在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这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并同工人阶级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砒柱?

【答案】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后,中共有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纲领,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1)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共产党强调要打倒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实行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把抗日战争发展成全民族的抗战。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针对各种舆论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使全民族认清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全国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多次抗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由两个战场组成,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采取开展游击战争,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在促进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作战力下降,转入次要位置。敌后游击战则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帮助根据地人民渡过难关。

(4)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先后发起三次反共高潮,人民军队给予了坚决的反击,成功击退国民党。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日矛盾放在首位,积极争取抗日合作。并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和方针,始终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5. 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答案】(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充满希望和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1982年中共十一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台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党的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成为新时期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的基本口号。

③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