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1社会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下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 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2.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早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3.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5.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6.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小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7.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8.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二、简答题

9. 社会行政对社会政策有何作用及意义?

【答案】社会行政对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的社会政策,无论其是否通过国家立法,一般都是由政府行政机构或其委托的机构来组织实施。因此,社会行政系统可看成是社会政策的执行系统。

(2)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常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或者独立地制定社会政策,或者向国家立法机构提出社会立法议案,并且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制定社会政策的实施细则。

(3)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过程密切相关。在行政为主导的政治体制中,政府行政机构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10.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答案】社会互动过程与环节分析的主要方法和观点: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一一互动过程分析。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以分为下列阶段:

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参加互动的成员在开始互动时往往首先要确认是何种情境。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明确了互动情境后,成员们往往要考虑自己对此情境持何态度。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 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 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①敌对或竞争。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是一种个人之间没有社会接触的互动,互动双方是一种竞争、排斥关系。敌对或竞争与劳动分工等社会过程有关。

②冲突。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

③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结束互动,但大多数情况下,冲突的一方或双方会部分地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来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

④同化。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同化。

11.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有哪些影响?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开始了政府主导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这一进程得到全面推进,中国日益加速地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主要体现着技术和经济的合理化趋势,即基于计算的对经济效率的合理追求。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分工体系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推动着原有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产品生产者向服务行业转移,增加了一批劳动强度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职业,非体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上升。

(2)新兴职业要求自获性成就,因而更加依赖于教育和训练。类似的职业将获得大体相同的报酬。教育、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构成社会分层的基本指标。

(3)职业结构的改变,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从而最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了社会稳定。

(4)职业体系日趋开放,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扩大,从而能够依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总的来看,由于现代化以科技和效率为向导,在现代化推动下,教育体系成为重要的职业分配机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流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