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2.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 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 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3.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4.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5.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时发生的,

,即用不符合社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

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日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6.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7.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8.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9.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10.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简答题

11.简述测量的四个层次及其数学特征。

【答案】从测量值的定量化程度来看,可以将变量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

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对应于这四类变量,有四个层次的测量尺度: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其含义及数学特征表现为:

(1)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2)定序测量,又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它的数学特征是大十或小十(>或者<)。

(3)定距测量,又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或者-)。

(4)定比测量,又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12.社会角色的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答案】社会角色划分的主要类型包括: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根据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

①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先赋角色是个人后天社会行为的基础,无法随意更改。

②自致角色,又称成就角色或自获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根据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划分)

①规定性角色,是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要受到较大的限制。

②开放性角色,是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人们在扮演这类角色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根据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划分)①功利性角色,是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日标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为的价值就在于实际利益的获得。功利性角色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效率日标。

②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日的的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在一个社会中所起的主要是表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作用。

(4)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划分)

①自觉的角色,是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

一般来说,在以下社会情境中,人们会扮演自觉的角色:

a. 一个人刚刚充当某一角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