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交通肇事罪。 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罪。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下列犯罪中以造成后果为必要条件的是()。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 危险物品肇事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甲女在火车站专门为卖淫女乙介绍嫖客从中赚取介绍费。2011年8月20日,甲女在火车站将刚下火车的丙男拦住,称有漂亮的小姐可供嫖宿,后将乙女介绍给丙男,丙男给乙女100元后二人发生性关系,乙女付给甲30元作为报酬。后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三人承认了违法事实。办案民警丁遂对三人违法行为作出认定,甲女在公共场所公然拉客介绍卖淫的行为属于拉客招嫖行为,乙女的行为属于卖淫行为,丙男的行为属于嫖娼行为。
下列有关“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丢失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 甲是公安局的刑警,不知丢枪而没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定罪处罚。 甲是狱警,丢枪后及时上报,但仍发生严重后果的,应负刑事责任。 甲是狱警,丢失枪后不上报,因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成为了犯罪工具,应负刑事责任。
李某故意杀人后,为了制造失火的假象,销毁作案现场,遂一把火将死者的家点着,隔壁的邻居看到火势,组织群众将火扑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张某放火的行为属于事后不可罚,仅成立故意杀人罪。 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择一重罪处罚。 张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放火罪。 对张某应数罪并罚。
具有下列()情形,应当以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