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临摹(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暗纹陶
【答案】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为砑花陶。
2. 彩陶鱼鸟纹细颈瓶
【答案】仰韶文化彩陶,高21.6厘米,画径2.1厘米,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泥质红陶,遍体磨光。器形尤如葫芦,小口,细颈,阔肩,扁腹,肩腹间有脊棱,腹下部收,小平底。瓶身以黑彩绘水。鸟衔鱼纹。造型秀美,构图简单生动。
3. 金漆
【答案】有戗金,描金,戗银,填彩等用金粉作为装饰的漆器。主要有戗金和描金。戗金:宋代的一种新的工艺,先用特制的工具再漆面上刻花,再在刻纹中上漆,最后填以金粉。填银称为戗银,填彩称为填彩。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又称“泥金”。
4. 釉里红
【答案】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工匠们继青花瓷之后,运用铜金属在釉下进行彩绘的又一新的工艺成就。它是在宋代钧窑窑变红釉(氧化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元代釉里红瓷色泽纯正鲜明,釉色凝重华丽,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5. 唐三彩
【答案】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井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6. 人面彩陶瓶
【答案】瓶高31.8厘米,细泥红陶质。瓶口塑成人头形,脸型若瓜子状; 五官均匀,法师清晰,鼻翼微鼓,颇具生气。器身以优美的弧线作轮廓,器腹用黑彩绘出份列具有庙底沟类型纹饰特征之图案饰带。全器伫立的女童。现藏甘肃博物馆。
7. 《髹饰录》
【答案】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
8.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二、简答题
9. 简述汉代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的特点。
【答案】(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汉代图案在刻画形象方面,多用剪影法的侧面处理。侧重于观察物象的特征和性格,表现其典型的动态。
(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汉代的装饰画法,多用线作分割处理,有画像石的分割直线,有漆器、织锦的云气纹曲线。既运用散点透视,达到连续展开的效果,又取得穿插组合的统一的效果。
(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汉代的装饰是空间填物,不留余白。画像石的人物之间,漆器、织锦的云气纹之间,大多填以各种动物或填以文字。大小相宜,动静相间,交映成趣。
(4)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主要是指石刻; 减地法画像石多用保留装饰的物象而剔去纹样以外的空间。
10.简述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
【答案】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
(1)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
(2)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11.简述美术的创作过程。
【答案】美术的创作包括构思、转化、创作的过程。
(1)构思的过程
美术的构思过程中,想象的进行决定于作者的“情”和“意”。“情”是指作者的个人感觉和风格个性,“意”是指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志。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常会影响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只有这样,创作过程中的想象采不会背离艺术创作的主旨。
(2)转化的过程在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中,作者首先要把开始时的想象变成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初级意向,接着作者要进行初级意向的不同层次的艺术加工,最后逐步塑造艺术形象。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培养优秀的才学并构思出良好的主题。
(3)创作的过程
一幅作品有很多有形之处,如笔法、布局等,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有形有质的画面。由于美术作品是作者用来表现自身思想和情义的,因此,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通过其笔法和技巧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创作的过程是把“无”转变为“有”的过程。
12.简述漆器的特点。
【答案】(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
(2)光泽美观;
(3)装饰自由,不受太多局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13.简述清朝时期刺绣工艺的不同体系。
【答案】最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此外还有鲁绣、汴绣、瓯绣等。
(1)苏绣
苏绣的主要特点是针脚细密,色调典雅,图案多采用“留水路”的分面推晕的表现方法,有浓厚的装饰性。苏绣的针法,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各有区别,它已发展到43种之多。主要有平针、套针、抢针、施针、拉梭子、松子针、刻鳞等。
(2)湘绣
对湘绣的发展有较大贡献的是胡莲仙和魏氏。她们共同提高技艺,扩大了湘绣的影响。. 湘绣的特点是具有写实的作风,针法多用施针,使得刻画物象的真实感较强。多用双印、四印、齐、柔、填粉、参、毛、横、直、斜、叠、砌等针法。湘绣的传统题材以狮虎等猛兽为最有特色。它的独特手法是用色彩衬地,然后在其上施以刺绣,增加层次感。
(3)粤绣
粤绣的艺术特点是花纹繁崛,喜用百鸟、鸡等为题材。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具有明快热烈的艺术效果。粤绣除一般针法外,还有肉入针、金夹绣等。针脚长短不齐,在轮廓处多用金线勾边。
(4)蜀绣
蜀绣以成都为中心并为其主要产地,多采用成都生产的各色绸缎,用散线和红线绣制。蜀绣用线工整厚重,色彩明快,富有民间艺术特色。蜀绣的特点是“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
(5)京绣
京绣是由明清两代的北京以皇室绣作为中心,在为宫廷制作各种御用绣品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有特色的刺绣。制品多为小品,做工精巧富丽。清代刺绣的发展,不仅著名绣手辈出,而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