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项目反应理论有哪些优良性质?

【答案】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项目反应理论基本上突破了经典理论的公理体系,避免了经典理论由于先天不足而产生许多限制的弱点。项目反应理论的优良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参数的跨群体不变性

项目特征曲线是被试正确作答概率对其潜在特质水平的回归曲线,统计学上已经可以证明回归线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本质关系的描写,在许多情况下不受样本分布的影响。

(2)潜在特质量表的可选择性

量表的可选择性实际上指量表的参照点和度量单位可以任意选择而其回归函数值保持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来自不同试卷、不同被试施测的所有潜在特质参数与题目参数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项目反应理论的这一优良性质为进行测验等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3)参数设计的科学性

项目反应理论参数设计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题目难度参数b 与被试潜在特质参数0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这一性质为选择与被试水平匹配的试题施测创造了条件。

②区分度参数与难度参数相互独立。这一性质为在任何难度水平上选择高区分度试题提供了保证。

③伪机遇参数的实证性。这使得试题筛选重实际性能而不拘于表面形式。

(4)信息函数概念的引进与信息函数的可加性

①项目反应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测验题目信息函数。项目反应理论定义测验试题的信息函数为:

②项目反应理论证明,对于一个潜在特质水平值为的被试,试题i 施测于他时,所得9值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③可以证明试题的信息函数与试题的区分度成正比,与伪机遇水平成反比,与减b 的差的绝对值成反比。

④项目反应理论进一步说明测验题目信息函数具有可加性,累加值称为测验信息函数,

记为

同样,整个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差为:

2. 心理与教育测量在教育评价中有哪些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测验可资利用?

【答案】(1)在测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中的应用

①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教育评价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包括3个方面的作用:

②摸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③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教育过程中不同阶段成效的依据。

④弄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是评价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措施、新的教育技术等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

⑤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学习能力、创造力、学习成绩、职业兴趣、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状况。

(2)测量在教师与管理者评价中的应用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如下4个方面:

①教师的资格评定,即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否达到基本要求,专业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

②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评定;即教师的教学能力;

③教师的管理水平的评定,即教师在学生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

④教师的个性评定。

其中,教师的资格和教学艺术水平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3. 请简述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

【答案】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测验材料不同

构造性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意义明确,投射性测验中的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 (2)测验目的的实现途径不同

构造性测验项目中体现的测验目的与实际测验目的一致,而投射性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不能明显地从项目中看出来,即测验的目的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途径“投射”实现的。

(3)被试的任务不同

构造性测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即被试一看项目就知道被要求做什么,而投射性测验对被试的反应没有明确的规定,被试的反应比较自由。

(4)测验结果不同

构造性测验的测验结果有明确的标准,投射测验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4. 简述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一致的程度越高,就

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效度是指测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评是否测量了它要测定的东西,

是否达到它所预定的测评目标。根据真分数理论的表达式

的关系:

(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根据信度与效度的操作定义,效度是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变异)与观察分数变异的比值,即而信度是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变异与总变异(实得变异)的比值,即因此,高效度必然有高信度,而高信度则不一定会有高效度。

(2)效度受信度系数大小的限制。

根据真分数理论的基本公式,可以将效度表达式改成如下形式:

其中

5.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

【答案】(1)CTT 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CTT )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 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伸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 (X )=T, 或E (E )=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

关为零。即:

(2)推导过程

关系式为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的过程如下

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0;

即:

可以得到信度与效度表示效度,表示信度系数。 而上式中一定大于等于零,因而,效度的大小始终受信度系数大小的制约。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