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假新闻

【答案】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 而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2. 缓报

【答案】缓报是指当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一时不明,出于政治考虑而缓一点进行报道。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情况后再报。缓一点报,表面看慢了点,实际是退一步进两步,争取主动。也有另一种处理办法,先简报,不予评论,待弄清情况后再详报,再评论。缓报是属于报道的策略问题。

3. 公开采访

【答案】公开采访是一种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在找到被采访对象之后,出示证件或名片,公开记者身份,说明采访意图,寻求对方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记者最常用的采访方法。

4. 观察力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二、简答题

5. 新闻采访为什么要强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答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是我国记者采访的工作路线的另一重要方面。

Cl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报道人民群众的创造与要求,反映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表达、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实际,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又一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新闻采访就非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可。否则,便无法了解到群众中的各种情况与呼声,无法了解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新动向、新问题。

(2)坚持新闻采访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也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根本路线一一群众路线在采访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群众路线”,就是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是做从群众中来的工作,一方面是做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全党的工作,包括新闻采访工作,都应是这样。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