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大学环境学之分析化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用

为预氧化剂,

使

为滴定剂,试简述测定的紫色褪去,此时

混合液中>滴加

的方法原理。

【答案】平行取两份试液,第一份在酸性介质色,加入尿素,滴加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

加入

色褪去。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的含量,根据

计算

溶液至浓液呈稳定的红,基本上不被氧化(速度慢)的量计算

的量。第二份使

的紫红的量计算

标液滴至紫色褪去,根据消耗

溶液,调节试液的pH 值使其呈碱性,滴

加溶液至溶液呈稳定的红色,这

使溶液显酸性,加入尿素,滴加

的含量。

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褪去,

根据消耗

2. 按习惯分类方法电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种方法?并从电极与溶液界面的结构以及电极反应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

【答案】在电化学分析方法中,由于测量电池的参数不同而分成各种方法: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电动势的为电位分析法,它又可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是伏安分析法;其中若使用滴汞电极的则称为极谱分析法;测量电阻的方法称为电导分析法。

3. 在吸附色谱中,吸附剂含水量与吸附剂活性、吸附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TLC (硅胶为固定相)中,当组分

较小时,改变哪些条件,可以使组分

变大?怎样改变?

【答案】(1)在吸附色谱中,吸附剂含水量与吸附剂活性、吸附力的关系为:

原因是吸附剂起吸附作用是因为其表面有活性中心,如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就是活性中心。当吸附剂含水量增加时,活性中心被水占据,故吸附剂活性降低,吸附力也减小。

(2)聰变固定相的活性,即降低其活性,可使组分

增大。方法是降低薄层极的活化温度,

减少活化时间。②增加流动相极性,可以增加组分

4. 紫外吸收光谱中,较有意义的谱带类型主要有哪三种?各有何特点?

R 和B 带。K 带的【答案】紫外吸收光谱中,较有意义的谱带类型有K 、随共轭体系中的双键个数增多而增大;R 带强度,苯的B 带

小,小于

为256nm ,在非极性溶剂中常常呈现精细结构。

很大,

大于

较大,在270〜300nm ; B 带中等

5. 在实验室中发现某色谱柱对组分A 和B 有很高的理论塔板数,因而推断A 和B 在该柱上能得到很好的分离,对吗?

【答案】不对。理论塔板数高只表明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次数多,而判断组分A 和B 在该柱上能否得到很好的分离要看其分离度R ,若组分A 和B 的分配系数相近,则R 很小,A 和B 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6. 薄层色谱分离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应用是什么?

【答案】薄层色谱是把吸附剂铺在支撑体上,制成薄层作为固定相,以一定组成的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

接近于

二、计算题

7. 计算pH=5.00时,HAc 和

【答案】

8.

为多少?若向溶液中加入

【答案】两种溶液混合后,

溶液l00mL 和

溶液50mL 混合后,溶液的pH 值

溶液50mL , 溶液的pH 值为多少?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根据缓冲溶液pH 值公式求得:

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50mL 以后

的平衡浓度变化为:

这样可以求得此时的溶液的pH 值为:

9. 称取含磷试样0.2014克,溶解后,将其中的

沉淀为

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盐)的EDTA 溶液为20.14mL ,

的分布分数。

酸溶解,加入过量的0.02113mol/L的EDTA 溶液,调pH=10.0, 以铬黑T 作指示剂,用标准锌溶液滴定到溶液的兰色开始消失为终点。消耗于镁(来自于计算试样中

的质最分数。

【答案】根据题意可得:

所以可得:

这样,可以求得试样中

的质最分数为:

10.计算

【答案】

已知采用近似式计算,得:

11.测定废水中的酚时,利用加入过量的有色显色剂形成有色配合物,并在575nm 处测量吸光度。若溶液中有色配合物的浓度为0.657; 在同一波长下,仅含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答案】(1)由Lambert-Beer 定律∴游离试剂的摩尔吸光系数(2)∵

∴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12.用0.020mol/L EDTA滴定酸度范围。

【答案】当最高酸度:

则查表得pH 〜3.5(最高酸度) 最低酸度: 查表獨

计算得pH=6.4(最低酸度) 综上,酸度范围:pH=3.5〜6.4。

时,

溶液,求

滴定

的适宜

当仅含显色剂

时,A=0.018

游离试剂的浓度为

测得吸光度为

游离试剂的溶液,其吸光度只有0.018, 所有测量都在

溶液的pH 。

2.0cm 吸收池和以水作空白下进行,计算在575nm 时,(1)游离试剂的摩尔吸光系数;(2)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