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干燥缺氧型微环境保存金属文物初步研究

关键词:干燥;缺氧;保存微环境;负压;负载

  摘要


金属文物由于其特殊的材质及性能成为文物中独特的一个类别。铁器及青铜器文物在金属文物中最具代表性,但是由于其组成元素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再加之长期的土壤埋藏环境以及出土后不当的保存措施导致金属文物发生腐蚀,严重的会酥粉、矿化,导致文物本体永久消失。然而部分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展示柜功能单一,仅有防尘功能,不具备微环境调控能力,不利于文物的保存。为此,我们提出通过控制金属文物腐蚀关键因素,为金属文物构建具有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微环境保存新方法。该方法能够从根源上为文物营造安全保存环境,符合国际文物保护界一直推崇的最小干预原则。

本文以建立一套金属文物安全保存和展示装置为目标,通过营造真空环境,在装置内部放置干燥剂以及脱氧剂作为辅助手段,以控制对金属文物腐蚀最关键因素——水分和氧气为核心,营造干燥缺氧微环境,从而实现本论文研究目标。

全文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了金属文物微环境控制保存与展示新方法。依据该方法能够以低成本、小能耗的方式实现文物的保存与展示。

(2)提出利用真空负压方式保存文物,一方面可以增加装置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快速排出保护箱内部的氧气与水分,有利于干燥缺氧型微环境的快速实现。

(3)在分析测试常用的六种干燥剂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硅胶或分子筛负载氯化钙制备复合干燥剂。利用硅胶和分子筛的纳米级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将氯化钙分散负载在多孔材料的表面,经过干燥和微波辐射后形成复合干燥剂。利用制备的复合干燥剂可以将保护箱内相对湿度降低至0,从而实现干燥的微环境。选择活性铁粉作为脱氧剂,经检测可以将保护箱内的氧气含量降低到0,继而实现缺氧的微环境。

(4)建立一套干燥缺氧型微环境金属文物保存装置,并详细说明其结构和操作规范。通过对装置内部相对湿度及氧气含量的监测,在60分钟内实现相对湿度为0和氧气含量为0的干燥缺氧环境参数要求。通过模拟试样保存实验表明,在六个月内无腐蚀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