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城建大学计算机学院815数据结构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文件系统中,文件访问控制信息存储的合理位置是( )。

A. 文件控制块

B. 文件分配表

C. 用户口令表

D. 系统注册表

【答案】A

【解析】文件控制块是文件存在的标志,文件的相关信息(基本信息、存取控制信息以及使用信息)都存储在文件控制块中,系统对文件的管理全是依靠文件控制块里的信息。

2. 下述二叉树中,哪一种满足性质:从任一结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结点序列按其关键字有序( )。

A. 二叉排序树

B. 哈夫曼树

C.

D. 堆

【答案】D

【解析】堆的定义:

n 个关键字序列

(1)

(2)

且且或 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树

满足第(1)种情况的堆,称为小顶堆;满足第(2)种情况的堆,称为大顶堆。

由堆的定义可知堆可以满足上述性质。

3. 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都需要压栈以保护现场,中断处理一定会保存而子程序调用不需要保存其内容的是( )。

A. 程序计数器

B.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C. 通用数据寄存器

D. 通用地址寄存器

【答案】B 。

【解析】中断处理与子程序调用最大的区别是中断处理程序与正在运行的进程可能无关,而

子程序调用与正在运行的进程有关。中断是要打断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次序,并要求其去处理某一事件的一种常用手段。因此,除了要保护当前程序的地址,计数器(指针)和数据寄存器以外,还需要保存程序状态字。子程序调用是与当前进程有关,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有意安排执行的,这一类调用发生的时间以及位置具有确定性,处于同一个进程内,因此不需要保存程序状态字。所以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不同的区别是中断处理程序必定会保存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4. 在用邻接表表示图时,拓扑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

A.0(n ) B.0(n+e) C.0(n*n) D.0(n*n*n)

【答案】B

【解析】由于输出每个顶点的同时还要删除以它为起点的边,故拓扑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0(n+e)

5. 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后序遍历序列分别为1,2, 3, 4和4, 3, 2, 1,则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不会是( )。

A.1, 2.3.4

B.2,3, 4.1

C.3, 2, 4, 1

D.4, 3, 2, 1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这样的二叉树每层只有一个结点。该二叉树的形态如下图所示。

从左至右,这8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分别为:

(1)4. 3. 2. 1,

(2)3, 4, 2, 1

(3)2, 4, 3, 1

(4)2, 3, 4,1

(5)1,4,3, 2

(6)1, 3, 4, 2

(7)1,2, 4, 3

(8)1, 2, 3, 4

显然选项C 的中序序列不会出现。

6. 若一个栈以向量

存储,初始栈顶指针top 为n+1,则下面X 入栈的正确操作是( )。

【答案】C

【解析】题中初始栈顶指针top 为n+1, 而栈顶指针又位于最大下标以上,此时入栈应进行先减一操作。

7. 下列存储器中,在工作期间需要周期性刷新的是( )。

A.SRAM

B.SDRAM

C.ROM

D.FLASH

【答案】B

【解析】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是利用存储元电路中栅极电容上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电容上的电荷一般只能维持因此即使电源不掉电,信息也会自动消失。为此,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刷新。

8. 对n 个记录的线性表进行快速排序为减少算法的递归深度,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次分区后,先处理较短的部分

B. 每次分区后,先处理较长的部分

C. 与算法每次分区后的处理顺序无关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答案】A

【解析】令递归函数为f ,第一次进行递归函数认为递归深度为1,以后从深度为n 的递归函数f 中再调用递归函数f ,此时深度为整个f 的最大深度为递归深度。

9. 假定一台计算机的显示存储器用DRAM 芯片实现,若要求显示分辨率为1600x1200, 颜色深度为24位,帧频为85Hz , 显存总带宽的50%用来刷新屏幕,则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 )。

A.245Mbps

B.979Mbps

C.

D.

【答案】D

【解析】显存的容量=分辨率×色深,带宽=分辨率×色深×帧频,考虑到的时间用来刷新

1600×1200×24×85×2=7834Mbps 屏幕,故显存总带宽应加倍。所以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

10.向一个栈顶指针为h 的带头结点的链栈中插入指针S 所指的结点时,应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