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华大学攀枝花学院(联合办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和《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

2. 中国文学中常说的“韩柳文、李杜诗、苏辛词”中的“辛”指的是_____。

【答案】辛弃疾

【解析】辛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3.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4. 汉代经学分为“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汉的_____。

【答案】董仲舒

【解析】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

5.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拉枯、纳西等民族都过_____节,但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不相同。

【答案】火把

【解析】西南地区的彝族、傈僳族、拉枯族、纳西族等都过“火把节”,但他们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举行火把节的方式并不相同。这说明,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存在着民族差异。彝族认为火可以除害(蝗虫),白族认为火可以除霸(奴隶主和国主),纳西族认为火可以救己,拉枯族则认为火可以驱恶。

二、名词解释

6. 北宋四大类书

【答案】北宋四大类书是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四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册府元龟》是宋真宗时完成,这四大书合称为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是宋代李防等人编著的大型类书之一;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防等人编撰的,因编于太平兴国年问,初名《太平总类》,后因宋太宗每天阅览二卷,一年阅完,改名《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李防、启蒙、宋白、徐铱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的文学总集; 《册府元龟》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

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

7. 洗三

【答案】“洗三”,又称“三朝”,是中国汉族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在这之前之后,小孩的父亲要向岳父家报喜,所携带的礼物常暗示婴儿性别,如连云港一带以“喜蛋”数目为标志,若生男用单数如89, 99等,若生女用双数如56, 66等。产房或临街门口挂红布、桃枝等物,表示婴儿降生,向乡邻报喜。这一习俗产生很早,《札记》就有生男“设弧于门左”,生女“设悦于门右”的记载。“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人进口的仪式,也是标志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人世的象征性仪式。北方多用热水浸泡艾叶、花椒等,由老年妇女为婴儿擦身,认为这样做可以去掉胎气。有的地方在给婴儿洗澡时还要唱喜歌,预祝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8. 六礼

【答案】“六礼”是中国古代青年男女从择偶到正式结婚这期间需进行的六个程序。“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其中的“冠”,为“成年礼”; 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三、简答题

9. 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答案】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的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求吉心理便是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衣服图案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如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彝族以虎为图腾,给小孩戴虎头帽的用意还包含念祖感情。汉族在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娱蛤、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汉族妇女有瞥发、插花的习惯,认为瞥发可以避邪,插茉莉花能驱鬼,戴菊花可以长寿。

(2)衣服装饰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维吾尔族爱戴小花帽,花帽的图案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案。“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这是希望姑娘美如鲜花,小伙子前程似锦; “巴达木”是古代从西亚传来的良种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戈壁生长。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来源于雄鸡鸣叫吓走恶魔的传说,认为戴这种帽子可以辟邪,缀饰帽上的大小银泡,则是头顶月亮星星的象征,以示光明永在,幸福长存。

总而言之,人们通过对服饰图案和装饰的改造和创新,来达到其求吉利避祸的愿望,各民族服饰上的图案纹饰,也大多与求福趋吉的心理趋向有联系。

10.李白绝句的艺术风貌。

【答案】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其绝句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为:

(1)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传摇直上九万里。”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2)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3)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 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倘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4)意象壮美却又不失清新明丽

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与其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