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1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2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1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42

一、简答题

1. 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案】(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 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答案】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1)“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

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学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

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权和通信秘密权; 劳动权; 休息权; 受教育权; 人身权; 财产权: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等等。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还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的保护。主要有:一是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权; 二是获得物质帮助权; 三是获得公正评价权; 四是程序性权利。

3. 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案】“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一次启蒙运动,

,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l )学校改用白话文教学。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平民的、写实的、通俗的新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起着深刻的变革。出现了大量采用白话文的优秀新文学作品,为学校提供了国

语教材和课外读物。白话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对普及教育、普及文化科学知识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抨击男尊女卑,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开放女禁,男女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不但要求兴办女学,还主张男女同学。北京大学、南京高师相继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1922年的新学制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从制度上肯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3)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民主”、“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排除了封建性的内容,在中小学加强自然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学增设一些自然科学系,大中小学的教材增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个人奋斗以及研究现实问题的内容; 引进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

(4)学校行政管理改革。取消了学监、舍监,设训育主任,实行导师制,中等以上学校设学生自治会。

(5)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体育在此时期主要表现为:以兵操为主的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和以欧美运动的田径、球类、游戏类活动方式的“实用主义体育思想”的开始兴起,这表明中国体育己经由模仿德国,日本转向了模仿欧美。最典型的是篮球运动,最早的就是由西人通过基督教青年会带来和推广的,随后棒球、垒球、网球、乒乓球等也相继传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的学校体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②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5. “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表达董仲舒什么教育思想?

【答案】“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是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论述,表达了他重视儒家学说,强调儒家道德教育的思想。

(1)“教,政之本也; 狱之末也”。政教即德教,是软的一手; 狱即刑罚,是硬的一手。两手软

硬兼施,本末并用、缺一不可,但又非平均用力,而是德主刑辅,共同服务于政,充当政的工具。

(2)董仲舒强调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他几乎把一个国家的治乱兴废都归之于礼乐教化。他强调政治上首要的事情就是“德教”。王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化。他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指出要用“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对人民加强思想统治,使他们自觉地听从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达到“变民风,化民俗”、“万民正”的目的。他认为如果不在政治统治中强调教育的作用,

民众就会为了追求利益,挺而走险,便会形成如同洪水一样的灾难。教育就是要起到提防社会“奸邪”的作用。

6.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

(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

【答案】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 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

,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派”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的智力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应当明确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理论被看作是临时性的,不是绝对的。这和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把科学知识绝对化为客观的、没有疑问、一成不变的观点不同。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②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③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①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②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③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