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发展,经济参与全民化趋势的加强,受众对证券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新华通讯社主办的《中国证券报》于1993年1月3日创刊,是我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的“七报一刊”之一。《中国证券报》作为我国证券专业报纸中的“排头兵”,在中国证券新闻领域中占有主要地位,对证券市场的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是时代的号角。新闻评论作为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最有战斗力的媒体武器,常常发挥着关照现实,反思历史的作用。而证券评论作为证券市场的言论阵地,有利于机构、投资者深入解读国家政策、方针,随时调整自身投资策略,并通过对舆论的监督,及时反映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可以说,证券评论是《中国证券报》的灵魂。
2006年至2010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在曲折波动中发展成长,其股市行情经历了从6124点的高点跌落至1664点的低点的“过山车”行情,证券的评论文章也随着证券市场的波动而发生着各种改变。本文通过抽样统计,分析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来《中国证券报》的32周、177天、4796篇证券评论文章的各项内容,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分别从证券评论的文章数量、篇幅、内容的主题类型、内容的时效性和倾向性、标题的特点、语言的使用以及作者构成等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证券报》证券评论有其特色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证券评论的主题较偏向股市评论、内容缺乏深度、作者构成不平衡、对证券市场监督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缺失,笔者认为应采取平衡《中国证券报》证券评论的内容、均衡《中国证券报》各评论作者的构成比例、加强对评论的舆论监督和对国际证券市场的关注、创建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等措施。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报》证券评论的研究,可以看出证券评论在纸媒证券信息传播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作为专业、权威的《中国证券报》,其评论与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为指定信息披露报刊的证券评论提供借鉴模式和经验,为未来的纸媒证券评论拓展一定的研究空间,使证券评论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