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5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如何区分观点和论点。

【答案】新闻评论中观点和论点的区别体现为:(1)观点仅仅表达文章中一些话语具有主观见解的性质; 论点强调的则是某一个或某一些观点在全篇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2)论点,是评论中所有关系的核心。论点,也确定着评论中其他观点的地位。

①只被论证而不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肯定是论点,它就是议论文中被分析阐释所环绕的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②不被论证而只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肯定不是论点,它就是议论文中对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进行分析阐释的构成部分。

③既被论证又对别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由于具备了“被论证”的特征,也应当被看作论点,它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在中心论点统率之下的分论点。

2. 请对以下现象进行理论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几件轰动性的新闻事件,如邓玉娇案、“我爸是李刚”、“徐武案”、“药家鑫案”等,在这些事件的报道中,许多记者同情弱势者,站在弱势者一边,为弱势者说话,导致法庭做出有利于弱势者的判决。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对于记者角色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记者应坚持做中立、平衡的记录者和观察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受同情心或“正义感”的驱使,也不能做迎合“民意”的报道; 另一些人则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转型社会,应更复杂地看待记者的职业角色问题。如法学家萧翰曾撰专文指出,在我国目前宪政法治尚未确立,权力关系极端不平衡的情形下,新闻人服务于公众利益的公共角色应该是一种“校正性正义”,而非简单平衡报道就能够实现的正义。在操作层面上. 应该超越技术性的平衡报道,始终对代表“控方”的公权力抱有警惕,媒体应该天然地站在弱势群体一边,去追问权力拥有的一方。记者如果坚持机械的平衡报道,往往不能够实现对公权力的约束。

请你针对上述现象阐述自己的看法。

【答案】邓玉娇案、“我爸是李刚”、“徐武案”、“药家鑫案”等新闻事件的报道引发了业界对于记者角色的争议,媒体是否应该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为弱势群体说话成为了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若新闻媒体自身充当了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则将导致法庭作出有利于弱势者的判决,造成媒介审判。

(1)媒介审判的含义

①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