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十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读卖新闻》

【答案】《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2. 新闻五要素

【答案】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 即结果如何(How )。

3. 拉里·金

【答案】拉里. 金是美国著名主持人,有“世界最富盛名的王牌主持人”之称。他是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拉里·金以主持电台脱口秀著称。1985年,CNN 聘请他担任节目主持人,开播了“拉里·金现场”节目。这个节目成为了CNN 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拉里·金的主持特点直接、有人情味、随机,提问方式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又温文尔雅,注重受访者的感受。他一共为有线电视新闻网录制6000多次访谈,访谈嘉宾包括历任美国总统、国内外政治人物、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和无数普通人。

4. 舆论及其基本要素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①舆论的主体—公众。公众是指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②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它或是社会现象,或是社会问题,或是社会伦理,也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事件。③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实际就是针对特定事物所形成的判断,以语言或行为形式表现出来,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评价性。④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一致意见要成为具备社会影响力的舆论,其间必须经过公开表达的形式向社会传播。

5. 突发性新闻

【答案】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

6. 主流价值观

【答案】主流价值观,又称基本价值观,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反映出一个国家主流社会的基本意愿。主流价值观的倡导和彰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政策的导向、领导的身体力行、干部的选拔仟命、奖罚的分明都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卞流媒体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支柱在于媒体的影响过程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十分默契。大众传媒通过每日每时、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在中国,主流媒体除具有共有的持续长久、覆盖面广的性能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

7. 微博

【答案】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微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6年,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收集、IM 软件和API 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其传播特点有:短小精悍,信息量密集,更契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实现跨平台数据交换,使用户摆脱了工具的限制; 准入门槛较博客更低,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民化。

8. 新闻活动

【答案】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如在茶坊中,在车船上,在亲戚朋友聚会时,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打听新闻。信件、传真和电话中也有新闻。现在,手机短信正成为人们相互传递新闻的重要途径。另外,开会、听报告、研究工作,同样可以了解到不少新闻。这些都可以算作新闻活动。

二、简答题

9. 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操作步骤。

【答案】(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内容分析法的功能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

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3)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分析过程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10.新闻记者担负的社会责任有哪些?

【答案】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的缭望者,肩负着报道事实、维护社会正义的神圣使命。在新闻工作中,新闻记者应当坚持下列责任和伦理准则:

(1)禁止在采访范围内从事对己有利的活动,他们的报道必须与其切身利益无关。

(2)记者必须诚实、忠于广大公众; 新闻报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之上。

(3)要敢于坚持真理、为维护人民利益敢于揭露事实真相。报道事件要持公正态度,不偏袒错误一方。

(4)不接受采访对象的馈赠。

(5)不隐瞒和封锁消息,捍卫公众的知情权。

(6)记者要敢于并善于同社会丑恶势力作斗争。

1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舆论是社会控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舆论虽然不具有硬控制的强制作用,但它能与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发挥调节社会、规范人们行动的作用。有时,舆论甚至可以发挥政治、法律等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

(2)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可以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而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则可能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光荣任务和神圣职责。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社会主义新闻宣传,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尤其是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更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

12.新闻媒介和舆论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具有: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等特点。

(2)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

在舆论从产生到形成并作用于社会的每个环节中,几乎都能看到新闻媒介的影子。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