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03经济学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垂直分工

【答案】垂直分工是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

2. 劳动对象

【答案】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比如矿藏、原始森林等自然物; 另一类是劳动的生产物,如棉花、砖瓦等,这类生产物通常被称为原料或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过去,很多地面和地下资源没被开发利用,而现在己经进行了开发利用,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随着稀有元素、同位素、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制造出很多新型的原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此外,生产过程排出的一些废料也被作为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这样,就使劳动对象大大超出了原有的物质资料的范围。

3.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

【答案】(1)个别资本是指通过独立地从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活动来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各个个别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因此,个别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但是所有个别资本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总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的区别在于:第一,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第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运行,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 第三,社会总资本运行,除了资本流通外,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因此,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要比个别资本再生产过程复杂得多。

4. 一般价值形式

【答案】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卜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 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 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这里,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大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卜面,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突破r 地区的界限,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货币形式便应运而生。

5. 贮藏手段

【答案】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贮藏手段,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而可以贮藏起来,并可以随时变成其他商品。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6. 借贷利息

【答案】借贷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了获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息量取决于借贷资本数额和利息率的高低。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利息率的高低有一定的界限。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就会因得不到任何利益而不去借款; 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愿意贷出货币资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二是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供大于求,利息率下降,反之,利息率上升。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借贷风险的大小、借贷时间的长短、价格变动的预期、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走势等。

二、简答题

7.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案】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

(1)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①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又称货币汇率危机,是指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引起资本外逃、利率上升,造成金融市场混乱的情况。货币危机多发生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汇率制度存在缺陷的国家,在投机的冲击下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迫使当局动用大量的外汇储备或大幅提高利率以保持本币币值稳定,结果造成一国的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严重混乱,甚至使原有的汇率制度趋于崩溃的局面。它对证券市场、银行业、国际收支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将产生强烈的影响,容易引发证券市场危机、银行业危机及债务危机等多种危机。

②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或地区无力偿还其所欠的外债,引起外资抽逃、金融环境恶化的情形。债务危机通常发生在借入大量外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形势变化和管理小善导致短期内无法支付到期的本息,引起金融市场恐慌。

③银行业危机

银行业危机又称为金融机构危机,是指由于银行所持有的债权资产无法收回或权益资产价格下降而引起丧失支付能力或破产倒闭的情形。银行危机通常会在银行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一批金融机构丧失支付能力或破产。

④证券市场危机

证券市场危机又称为资本市场危机,表现为资本二级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强烈波动,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及与之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急剧、短暂或超周期的暴跌。由于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并竞相退出,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金融资产价格狂跌,股市崩盘。

现代的金融危机以货币危机为主要表现形式,多数表现为上述几种危机的混合体,并呈相互演化趋势,常常是一种危机的爆发引发其他危机的爆发。

(2)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

①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在1980-1997年,世界上133个国家—几乎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总数的3/4, 经历了金融业的严重问题,其中发生危机的有36个国家共41例。

②金融危机的非周期性和突发性

当代金融危机似乎脱离了经济周期的轨道,随着经济证券化、国际化、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当经济运行的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使当代金融危机的超前性、突发性加强,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

③金融危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也使得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一旦重要国家内部爆发危机,就将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变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④金融危机源于国际游资的冲击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