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甘肃政法学院社会政策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旱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2.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此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3. 安全阀制度

【答案】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安全的机制。科塞主张社会应将这种机制制度化,并成为安全阀制度。准确地说,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科塞认为安全阀制度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要的,对于僵化的社会尤为必要。科塞认为,敌对情绪有二种表达方式,即直接指向对立面、指向替代目标与没有对象的情绪发泄,其中将敌对情绪引向替代对象的制度就是“社会安全阀”制度,它就像不断推泄过量蒸汽的安全阀,使社会中的敌对情绪不断排解,而维护整个社会结构。尽管如此,科塞并不认为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理想的制度。因为它虽然可以发泄情绪、转移目标,但也只是暂时缓解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并且还将因为阻塞发泄而使紧张聚集,可能形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隐患。

4. 社会网络

【答案】社会网络是指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社会网络具有五个特征:

①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的因素使然;

②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③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④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

⑤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5.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小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二、简答题

7.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主要包括:

(1)成员有限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正是在直接交往中,成员对于彼此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非常熟悉,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联系。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分工,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一般说来,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在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是富有“人情味”。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成员间期望相互

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

(5)成员难以替代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不能随意山另外一个人来代替的。在这一点上,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6)群体整合程度高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其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高,尤其是在维护和争取群体利益与荣誉方面,所有成员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成员的行为、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非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8. 简述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答案】(1)家庭的功能

①家庭功能,即“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因国家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

②功能

a. 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

b.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在家庭之外获得收入并组织消费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

c. 抚育功能。在一般家庭中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任务,儿童少年社会化,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

d. 赡养功能。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物质卜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之间的亲和性而在赡养老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休息与精神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功能。

③影响功能的因素

a. 社会发展的阶段。家庭的功能会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异。

b. 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功能受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为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某些家庭功能会突出显现,但过此阶段又会隐匿或退出。

c. 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2)家庭功能的变迁

①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它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含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

②相关概念

a.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因此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