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913地理综合[专业学位]之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答案】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出的稳定状态。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逐渐趋于相对稳定少变,这种自然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或自然平衡。
2. 寄生
【答案】寄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的生物关系。主要的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但在动物中,寄生蠕虫特别重要,而昆虫是植物的主要大寄生物。寄生有专性寄生的拟寄生物,
①专性寄生必需以宿主为营养来源;兼性寄生既能以宿主为营养来源也能自由活动;
②拟寄生物包含一大类昆虫大寄生物,它们在昆虫宿主身上或体内产卵,通常导致寄主死亡。
3. 岩相
【答案】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岩相一般分为海相(深海相、浅海相)、陆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滨海相)、过渡相三大类。岩相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沉积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构造运动的特征与性质。
4. 土壤剖面
【答案】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因此,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土壤剖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通常由人工挖掘而成,供观察和研究土壤形态特征用;因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显露的土壤垂直断面称自然剖面。
5. 降水量
【答案】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反之则降水程度越小。
6. 经济环境
【答案】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
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7. 土壤圈
【答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它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它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其平均厚度为5m ,面积相当于陆地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
8. 自然地理学
【答案】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它们包括该系统两级组织水平的研究。
9. 流域
【答案】每一条河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就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流域一般包括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等地理单元,涵盖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水是流域不同地理单元与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10.海蚀地貌
【答案】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作用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11.隐域性
【答案】隐域性指由地势起伏而导致水平地域结构发生异化的现象,又称内地带性地域。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隐域植被,可分布在不同的植被地带内,夹杂在显域植被中间,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地带:由于岩石组成、地形起伏、地质构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带性自然综合体。
12.土壤垂直带谱
【答案】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并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它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且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土壤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13.大气环流
【答案】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某一大范围的地区,某一大气层在一个长时期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完成地球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三部分。
14.河漫滩
【答案】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 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扼湖或废弃河道。
二、简答题
15.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海蚀地貌是由于基岩海岸受海蚀作用而形成的。海蚀地貌包括多种类型:
①海蚀穴,指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它们分布在陡崖的脚部,宽度大于深度。
②海蚀洞,指深度比宽度大的海蚀穴,在节理发育或者夹有软弱岩脉的基岩中,海蚀洞深可达几十米。
③海蚀窗,指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可将洞顶击穿。
④海蚀崖,由于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而形成的悬崖。
⑤海蚀平台,指卜述过程不断进行,海蚀崖不断后退,在陡崖的前方留下一个向海微倾斜的基岩平台。
⑥岩脊滩,指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差异,平台表面遍布几十厘米高的岩脊。
⑦海蚀拱桥或海弯,指向海突出的娜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拱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