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厉宣时期是西周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厉宣二王在位的这一时期代表并主导了西周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要素的发展方向。以厉宣器物为代表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更是独具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此期器物在器类、形制、纹饰等方面较前代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尤其铭文更是在青铜器史上留下了夺目的一笔。所以,厉宣青铜器在青铜时代的地位可见一斑。
厉王和宣王器物分属于西周晚期前后两段,但二者在形制、纹饰、铭文格式以及字型书体方面却十分相近,不易区别。所以对此二王时期器物进行分期断代的工作仍有不足,其结论至今尚不明朗,因此,厉宣器物的断代常常是诸家争议的焦点,也是学界难解的问题之一。针对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着力对厉宣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期断代。具体方法是选取传世铜器100余件,出土铜器540余件,从形制、纹饰、铭文等几方面对厉宣铜器进行分析,在深入探究厉宣铜器特点的同时结合先贤研究成果,以断定其具体王世。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先贤对于厉宣铜器的研究状况。按照古代、近代、现代各家的研究成果,分三个时段介绍并评价对于厉宣器物的研究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历程。在研读诸家著作的基础上归纳其成果,分析其不足。进而着重在文中吸收成果并提出观点。
第二章是对厉宣二王在位年份的蠡测。首先,引用古代文献的内容,说明文献中所载厉王和宣王在位时间。其次,列举出大部分学者认定的有关于厉宣时期的器物的铭文内容,与文献相对照进行研究。如:选取攸从鼎、伯父盨这样的高纪年器物对厉王在位时间进行判断,用四十二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对宣王在位时间进行证明。其三,列举诸家关于厉王在位时间的各类说法,选取其中可靠观点以用于本文借鉴。最后,说明厉王在位时间存在的疑难点和笔者观点,为本文划分厉宣器物奠定时间基础。
第三章是对厉宣铜器的界定。在第一节和第二节中将厉宣时期器物分为前后两期。在界定方法上,首先,断代依据采用标准器断代法,选取厉王器物组铜器3件标准器,宣王器物选取四十二年逨鼎、四十三年逨鼎、吴虎鼎等器物9件为标准器,两期共12件。再集诸家考释成果,选取次级标准器、重要参考器若干件,主要通过这些器物的形制对待定器物进行年代界定。而后以传世青铜器和出土青铜器为两大系统对主要厉宣时期青铜器资料进行列举,以标准器结合先贤研究成果对这两大系统器物进行断代。在第三节中将此两期器物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针对鼎、鬲、簋、盨、壶、盘、盉、匜、钟等九种器类,主要依据类型学进行型式划分,以帮助区分厉王和宣王两期青铜器的差异,寻求二者各自的特点。
第四章是对厉宣铜器特点的分析概括,主要是对形制、纹饰、铭文三部分进行分析说明。第一节是基于第三章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分别分析厉宣两期九种器类的形制的特点,并归纳其时代演变的关系。第二节对此时期流行纹饰作举例说明并作数据分析,统计所收器物纹饰搭配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得出厉宣两期期器物纹饰所流行的风格。第三节是对厉宣器物的铭文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器物铭文字型书体、内容的分析研究得出厉宣时期的铭文特点。
第五章是对厉宣铜器历史地位的总结和探讨。通过以上几章的分析说明之后总结厉宣器物的总体情况。说明厉宣器物是在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演变之后,进入了整个西周时期风格最为稳定的状态。即:器类以食器为主导,酒器大量减少,水器、乐器大发展;器物形制变化小,新器形出现少;纹饰的线条相比西周中期而言更为简洁;长铭重器层出不穷,这几个方面都是厉宣器物的特点。此外,在文中的数据考量之后得出厉宣时期的礼制更加完善的结论。而后在汇集各家言论之后,对厉宣时期青铜器历史地位给予客观的评价。
本文通过以上五章的论述,从厉宣时期青铜器的各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讨论阐述厉宣器物的发展概况、二者区别、时代特点、历史地位几方面。希望对这一青铜器发展史和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有更深刻认识,为西周青铜器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