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816社会学研究方法、人类学研究方法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答案】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现存的统计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资料,要从各种调查统计部门所编制的现存统计资料中,选择最适合研究者的研究问题、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力的资料。

(2)比较与分析资料,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比较,特别是比较那些基于较小的单位的合计资料中的信息。在现有统计资料本身的结构中去比较,在不同的比较中去发现、发掘和利用,特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

(3)说明资料来源,研究者必须对所用资料的各种注释、总体基础以及测量指标的确切类型等都有明确的认识,一定要准确地记下资料的来源和出处。

2. 定类侧量(nominalmeasurement )

【答案】定类测量义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

3. 开放式问题

【答案】开放式问题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只提问题不给答案。开放式问题的主要优点,是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其缺点是资料难以编码和统计分析,对回答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填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还可能产生一些无用的资料。

4. 判断抽样

【答案】判断抽样又称立意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此法的运用结果如何往往与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实际经验以及对对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关系。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

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

5. 经验概括

【答案】经验概括是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它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另外,经验概括所阐述的是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二、思考与实践

6. 如果你要研究当代中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请设计出测量生育意愿的操作化方案,并列举出你认为最应考虑的四个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

【答案】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识别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澄清与界定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概念定义的范围; 其次,决定一个定义。二是发展测量指标。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 其次,建立测量指标。

(1)明确生育意愿的定义。生育意愿指的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

(2)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维度:①实际养育的孩子数量; ②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 ③希望抚养的孩子的数量; ④生育性别偏好:⑤生育具体目的取向。

测量指标:性别、年龄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婚姻状况等。

(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法。

(4)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有:

①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国策使我国人口出生率得到了严格控制的同时也成为了建构国人生育意愿的基本制度性环境。

②经济环境。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的观念己经不再处于支配地位,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和逐步的完善也同样使得养老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③婚育文化环境。就中国整体的婚育文化环境来说,已经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时期了,经过多年的生育政策的施行,“优生优育”已经是生育文化的大环境了。

④个人因素。生育意愿与个人的生育想法直接相关。

7. 从怀特的《街角社会》、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周敏的《唐人街一一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折晓叶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这四本书中选择一本认真阅读,并在课堂上讨论这些作者是如何进行定性资料分析的。

【答案】(1)定性资料分析的过程:

①初步浏览阶段。

初步浏览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提供背景和分析基础的作用。它使得研究者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处理时更加心中有数。

②阅读编码阶段。

在第一阶段初步浏览的基础上,研究者重新开始逐段逐行地仔细阅读每一段实地记录,分析每一段笔记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进行资料的各种编码工作。

③分析抽象阶段。

最后再次回过头来,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审阅和思考资料中所做的各种记号,思考和比较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分析型备忘录,看看哪些东西反复出现,看看哪些资料中存在突出差异,并从中归纳或抽象出解释和说明现象和社会生活过程的主要变量、关系和模式。在定性资料的分析阶段,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必须能够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识别那些构成更大的社会结构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

(2)定性资料分析的方法:

①连续接近法

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具体操作如下:

a. 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b. 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

c. 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经过连续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会更加准确。

②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即是用经验证据来说明某种理论。这是定性资料分析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研究者将理论应用于某种事件或背景中,或者根据先前存在的理论来组织资料。这种先前存在的理论提供了一只“空盒子”,研究者在资料中将那些可以作为证据的内容集中起来,去填满这只空盒子。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a. 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