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37生物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环复制 (displacement-loop replication)。
【答案】D-环复制是指线粒体DNA 和叶绿体DNA ,以及少数病毒DNA 的复制方式。双链环状DNA 两条链的 复制起点不在同一位置,先从重链的起点起始合成重链,新合成的重链取代原来的重链与轻链配对,原来的重链 被取代,形成loop 结构,因此称为取代环复制。
2. 可逆抑制剂。
【答案】可逆性抑制是指对主反应的抑制是可逆的,以酶促反应为例,可逆性抑制剂和酶形成复合物,抑制酶与底物的作用,从而抑制反应。但这种复合物在相同条件下又可以分解为酶和抑制剂,分解后的酶仍然可以催化反应,也就是说,可逆抑制剂只降低反应的速度,并不影响反应的发生。
3. 互变异构(tautomericshift )。
【答案】互变异构是指核苷酸上的嘧啶环和嘌呤环的芳香族性质以及环上取代基团(羟基和氨基)的富电子性质致使它们在溶液中能够发生酮式一烯醇式的相互转变的现象。
4.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 )。
【答案】转录因子是指帮助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的蛋白质因子。三种RNA 聚合酶都需要转录因子, 有些是三种酶共有的,有些则是各RNA 聚合酶特有的。
5. 限制性内切酶
【答案】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在特殊核苷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 的内切酶。I 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 的甲基化,又可催化非甲基化的DNA 的水解;而II 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 的水解。
6. 肉毒碱穿梭系统(carnitine shuttle system)
【答案】肉毒碱穿梭系统是指长链脂酰CoA 通过与极性肉碱结合成脂酸一肉碱的形式从胞质中转运到线粒体内的循环穿梭系统,从而使活化的脂酸在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
7. 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答案】从至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 开始至终止密码子的一段mRNA 序列,为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编码。开放读框内每3个碱基组成的三联体,为决定一个氨基酸的遗传
密码。
8. 螺旋。 【答案】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
在螺旋结构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的高度为0.54nm 。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0.15nm ,沿轴旋转100°。在同一肽链内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氢键是由第n 个氨基酸残基的CO 基的氧与第
的。螺旋的稳定性靠氢键来维持。
个氨基酸残基的NH 基的氢之间形成二、单选题
9. 下列哪种糖无还原性( )。
A. 麦芽糖
B. 蔗糖
C. 阿拉伯糖
D. 木糖
E. 果糖
【答案】B
10.分子式为
A.2
B.4
C.8
D.16
【答案】C 的开链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 )。
【解析】单糖从丙糖到庚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碳原子,甘油醛含有一个
异构体,丁醛糖含有2个
于可有4个异构体,依次类推,含n 个所以,应有题目所给的为戊醛糖,含有3个个异构体。 有两个的化合物,异构体的数目等
11.血氨的主要来源( )
A.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
B. 氨基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
C. 尿素在肠道细菌脲素酶水解产生
D. 肾小管谷氨酰胺的水解
E. 胺类的分解
【答案】A
【解析】血氨有多种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是血氨的主要来源。
12.下列关于糖原结构的陈述何者是不正确的?( )
A. 含
B. 含4糖苷键 6糖苷键
C. 由葡萄糖组成
D. 无分支
【答案】D
【解析】糖原是一类动物多糖,有动物淀粉之称。其结构与支链淀粉很相似,分子是高度分支的。平均每8〜12个残基就发生一次分支,线性链段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4糖苷键连接而
6连接。糖原分子具有多个非还原端,但只有一个还原端。 成,只是分支点处还存在
13.热变性的DNA 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
A. 骤然冷却
B. 缓慢冷却
C. 浓缩
D. 加入浓的无机盐
【答案】B
14.软脂酰辅酶A 在β-氧化第一次循环中以及生成的二碳代谢物彻底氧化时,ATP 的总量是( )。
A.3ATP
B.13ATP
C.14ATP
D.18ATP
【答案】C
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ecA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
B.RecA 参与大肠杆菌所有的同源重组途径
C.RecA 单体只能结合单链DNA
D.RecA 参与SOS 反应,作为共蛋白酶(coprotease )促进LexA 的水解
E.RecA 在同源重组中促进同源序列配对和链的交换
【答案】C
【解析】RecA 单体有两个DNA 结合位点,能分别结合单链DNA 和双链DNA 。
16.唾液淀粉酶经透析后,水解淀粉的能力显著降低,是因为( )。
A. 酶蛋白变性
B. 失去了激活剂离子
C. 失去了辅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