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83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及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因此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

2. 资本周转速度

【答案】资本周转速度是表示资本周转快慢的量,它指资本在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常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就越慢; 反之,则越快。

(2)资本的构成即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比例。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研究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在于考察资本周转快慢对于生产剩余价值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产生的剩余价值越多。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1944年7月,联合国的44个代表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旨在稳定国际金融、改善国际贸易环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这一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有四点内容:

(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确立了国际储备资产。

(3)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

(4)取消正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具体包括:

①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美国政府承担各成员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所持有的美元按此固定比价无限制地兑换黄金的义务。

②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市场汇率的波动只能在这一比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如果波动幅度超过这个范围,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市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完全崩溃。

4. 价值规律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为: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5. 借贷利息

【答案】借贷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为了获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要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采取企业利润的形式为职能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采取利息的形式付给借贷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借贷资本家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获得利息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但在现象形态上,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实质上,利息既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的体现,又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的体现。

6. 生产价格

【答案】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出现后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由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构成。从本质上说,商品是按照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的。但是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是不等的,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由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资本便不断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随着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就按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由于许多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不等,因此绝大多数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会偏离其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而且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其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

二、辨析题

7. 在生产资本中,劳动力的价值与原材料的价值具有相同的周转方式,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劳动力的价值和其他商品的价值(如原材料价值)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其特殊性。

(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这包括: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在这一点上与原材料价值类似。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国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质量和范围是不同的。但是,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在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范围还是相对稳定的。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更具有特殊性。一般商品(如原材料)被消费或使用,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丧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增殖。而劳动力这种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小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