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812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不变资本
【答案】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中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一次全部地或逐步地被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增大其原有价值,因此称为不变资本。
根据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不变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并不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是不变资本。另外,不同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一般而言,作为投入物的原料、燃料等,一次消耗完毕,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为流动资本; 而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属固定资本。
与可变资本不同,不变资本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是剩余价值吸收器,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2. 银行信用
【答案】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适应产业资本循环周转和再生产运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银行通过借贷关系,将再生产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和社会上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把它们贷给需要货币资本的企业。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有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4)银行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 社会资本
【答案】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是指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又称为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的构成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广泛性是指社会资本所包含的单个资本,不仅有投资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也有投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不仅有投在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也有投在服务业的资本。系统性是指构成社会资本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产业及产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本投放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比例; 而且
投在各部门和产业的资本,其各自运行也必须互相配合。社会资本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社会资本的各部分资本的简单算术和,社会资本的内部构成状况决定了其整体的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部分之和。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 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市场盈溢,物价猛跌; 工厂、商店和银行大量破产倒闭;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行市暴跌; 失业人数剧增,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大众生活恶化,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
5. 资本积聚
【答案】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和基础,资本积聚则能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来增强资本积累的能力。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并且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 但以这种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
6. 循环经济
【答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现,是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二、辨析题
7.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一方面,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总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资本积累与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伴而生的,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8. 资本主义社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和结果。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下人的剩余劳动。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下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因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它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当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时,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转化为1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把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看成是各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是可以的,但是看成结果就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
9.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