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答案】(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 S. Duesen berry)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从而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在长期,消费和收入会维持一个固定的比例,因此长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βy ,消费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但在短期,人们增加消费容易,但减少消费难,哪怕收入下降了,因此,短期消费函数表现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C L 为长期消费曲线,其保持稳定不变。假设经济在y 1时衰退,消费者收入下滑到y 3,按照C L ,此时消费者的消费应该下滑到C L3。但由于消费者很难降低生活水平,所以,此时只会下滑到C S3,即短期消费曲线不在C L 上,而是C S1。同理,如果在y 2时消费者收入下滑,此时短期消费曲线为C S2。此种消费能上却难下的现象,被称为“棘轮效应”。

图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长期和短期消费曲线

同时,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认为,消费者的行为要受周围人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周围人的收入等比例增加,则消费者的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消费者周围人的收入增加比例更大,则消费者可能会强制提高自己的绝对消

费量,此时会导致增加。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是由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cYL。式中,WR 为实际财富,α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

的边际消费倾向。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年轻人和老年人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较高,中年人较低。

(3)永久收入理论

永久收入理论是由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永久收入。人们会利用他现在的收入和历史收入来预测其可能得到的永久收入,预测时,距离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假定永久收入为

Y 和Y-1,分别为当前和过去收入。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即

消费倾向为。可见,当前收入的边际,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 o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低于长期的原因是,收入上升时,,其中,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人们不能确信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调高其消费,当然,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相信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因而也不会马上调低其消费。只有当人们最终确信了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时,他们才会相应调整其消费。

2.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或减少)

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

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3. 通货膨胀可能产生哪些成本?

【答案】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和显著地上升的过程。通货膨胀会产生很多社会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鞋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主要指牺牲的时间与便利。

(2)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称为菜单成本,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好的用途中。同时,极度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市场的崩溃。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法律制定者在制定税法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当存在通货膨胀时,通货膨胀往往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

(5)引起混乱和不方便。在某种程度上,通货膨胀使投资者不能区分成功和不成功的企业,抑制了金融市场在把经济中的储蓄配置到不同类型投资中的作用。

(6)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未预期到的物价变动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使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同时通货膨胀会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对储蓄者不利。

4. 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 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