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世界经济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案】(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 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 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

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 与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 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 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v 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弗里德曼看来,以需求管理为宗旨的财政政策最终都是通

,私人投过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来实现其经济调节作用的,而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资会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其后果往往是用非生产性的投资去代替生产性的投资,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此外,过度的政府开支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财政政策不但无效,反

而对经济有害。

②反对“斟酌使用”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

③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能够胜任两项任务: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一个主要根源; 能够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这一认识,货币主义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再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货币主义的这一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而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政策规则。

2.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 有哪些优点?

【答案】(1)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它从两个方面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进而稳定经济:①买卖债券将直接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银行的信贷,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影响国民经济; ②政府买卖债券将引起债券市场的供求变化,进而影响债券价格以及市场利率。当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时,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会上升,这意味着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2)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优点: ①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变动贷款条件或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不是那

,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坊隋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样可以轻易变动)

3. 简述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及推导过程。

【答案】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问的比,也就是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产生如下的消费增量循环:

投资增加→群体1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1消费增加→群体2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2消费增加→……如此循环,投资增加1单位后,整个社会的消费量会增加几倍,也就导致GDP 大量增加,其增加额超过初始投资的增加额。

(2)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

则有:,

。 从而投资乘数为:

4. 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答案】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即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同方向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5. 如何从国内生产总值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国民收入的概念包括了好几个总量,这里把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及其关系概述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物品和劳务按当年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NDP=GDP一固定资产折旧

(3)国民收入(NI )。广义国民收入泛指GNP 、NDP 等经济活动总量。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4)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剩下的部分。即DPI=PI-个人所得税。

二、论述题

6.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宏观调控措施:

1月12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口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