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上官体
【答案】上官体是初唐诗人上官仪所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元杂剧
【答案】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3. 新乐府
【答案】新乐府是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因其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上与古乐府不同,故称。新乐府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以及杜甫以乐府写时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方法,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务,不少作品堪称优秀,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然而因其“系于意不系于文”,有时不免径质直切,影响了情韵之美的实现。
4. 元白
【答案】元白是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合称。二人为好友,文学观点相近,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皆擅歌行、排律,诗风平易浅切,通俗流丽,于中唐诗坛影响甚大,但后世褒贬不一。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棋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5. 以诗为词
【答案】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轼词艺术特色的概括。“以诗为词”大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突破传统词的“艳情”藩篱,以诗的题材为词的体裁,“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 一是突破传
统词的表现形式,如语言、声律、手法等,以诗的形式为词的形式,表现出传统词所没有的豪放风貌。囿于传统,宋人对“以诗为词”多持否定态度,认为词“别是一家”,谓其“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但总的来说,“以诗为词”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6. 公安派
【答案】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7. 常州词派
【答案】常州词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由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乾嘉时期,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意旨较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甚人。
8.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答案】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也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从题材上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形式上说,一是其部分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金云翘传》、《春柳莺》、《雪月梅》等; 二是其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十万字左右,相当于现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
二、简答题
9. 试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窦娥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著名的悲剧典型。造成窦娥悲剧有其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性格原因,窦娥的性格具有_重性,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大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自觉高尚和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两脉络又由很多具体的、活生生的性格元素组成,这些性格元素义分别组成一组‘组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如接受封建礼教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靠天与骂天。造成窦娥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她的性格的二重性。
(1)窦娥具有始终如一的善良而美好的品质
窦娥虽然家境贫寒,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然而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她善良、孝顺的美好品质:她珍惜与蔡婆婆相依为命、相对平稳的家庭生活。
(2)窦娥是一个悟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形象
窦娥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十分孝顺; 她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她烙守孝道与妇道,做人贤惠;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她不仅为了使蔡婆免受毒打,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用生命为代价,含冤招承了药死公公之罪,而且还在被押赴刑场、即将被处斩时,还想到不能让婆婆看到自己的样子以免婆婆伤心难过。
(3)窦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窦娥一出场,便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 她反抗“改嫁”的婚姻,她不依从婆婆,而且谴责婆婆答应嫁给张驴儿父亲是不守“贞心”,是不知羞的行为; 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就是在张驴儿嫁“药死公公”之罪于窦娥,以“官体”相威胁而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定沉着地维护自身人格尊严,与其抗争到底。
(4)窦娥还具有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双手被刽子捆绑得不能动弹,但她仍满腔的怒火和怨气,骂地“不分好歹”,骂天“错勘贤愚”并且发出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表明清白”的誓愿。而窦娥这种对“天理不公”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人间的不公与黑暗的反抗与责问; 尤其是她已含冤屈死,但其鬼魂仍然“一再”为自己仲冤,这充分表明了窦娥不向黑暗的暴力屈服的坚强意志。
总之,窦娥正直善良、勇敢坚贞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她本来是民间普通的妇女,然而污浊的社会、恶劣的环境,激发了她捍卫自身以及拯救弱者的同情。关汉卿高度赞扬她善于反抗、善于斗争的精神,窦娥性格的二重性却致使其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10.清代传奇《长生殿》作者是谁? 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长生殿》的作者
清代传奇《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异。
洪异(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防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尧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勃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二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洪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2)《长生殿》的主要内容
①《长生殿》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 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