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2. 象征
【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3. 隐含的读者
【答案】“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伊瑟尔认为:隐含的读者“既体现了本文潜在意义的预先构成作用,又体现了读者通过阅读过程对这种潜在性的实现”。“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概念,“隐含的读者”的本质牢固地存在于文章的结构之中; 它是一种结构,决不能将其与任何真实读者等同起来。
4. 崇高
【答案】崇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的自由,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5. “准艺术”
【答案】“准艺术”是指艺术发生的第二个阶段。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称作“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
6. 客观精神说
【答案】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 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7. 灵感
【答案】灵感是创造活动中的特殊思维形式。灵感是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的产生建立在平时艰苦思考的积累卜,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灵感是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的。
8. 形象性
【答案】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不仅
二、简答题
9. 试论艺术作品形式的意义。
【答案】艺术作品形式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构成,其意义具体表现为:
(1)艺术形式表现艺术作品内容
艺术形式能够表现艺术作品内容,并随着艺术作品内容的发展而发展。一般说来,艺术形式由艺术作品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表现艺术作品内容,并随着艺术作品内容的发展而发展。
(2)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作品内容
艺术形式既可以有助于艺术作品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作品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艺术家根据艺术作品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作品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总之,艺术形式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人类审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本体存在的意义。审美感受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受、组合、构建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及精神意味的传达始终是伴随着艺术家和审美者对形式的构建活动来进行的,没有形式以及艺术家对形式的创造性掌握,
就没有审美活动,或者其符号的建构是非审美的。
10.简述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
【答案】摄影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其主要表现为:
(1)摄影艺术的纪实性
摄影艺术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准确地将当时的对象拍摄下来,从而具有客观性和纪实性。摄影能够把影像瞬间保留下来,甚至发现一般人眼所不能捕捉到的物象,它扩大了人的认识能力。
(2)摄影艺术的艺术性
摄影师对画面构图和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其在纪实的基础上具备了艺术。
(3)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通过一定工具和手法,摄影能够表现出许多光影效果,将现实进行增益。而且,作为直观、完整的再现,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性。
11.如何看待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答案】(1)商品属性的含义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即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简单地说,当艺术作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时,它就具有商品属性。
(2)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①艺术作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艺术作品作为审美鉴赏的对象,是精神产物,是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艺术创作难以转化为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艺术价值或精神价值难以准确地估量判断。
②艺术作品在生产中受到传统文化和流行风尚的影响
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力还在于在其生产过程和接受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流行风尚的影响。由此,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时间范围之内,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可能是相当严重的。一般而言,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之间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买方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与艺术探索及艺术作为精神产品之间的矛盾。
③艺术作品的内在属性是它的艺术性
商品属性不是艺术作品本有的内在属性,而是在市场经济中被附加的外在属性。从根本上讲,艺术作品的实质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产品,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艺术性或精神价值,而不是它表面的商业经济价值。
12.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