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当代艺术史论之艺术概论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狂欢

【答案】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 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0》、《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超级女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2. “师造化”理论

【答案】“师造化”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强调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论代表。它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如隋代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心师造化”,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造化”理论在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3.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思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4. 听觉艺术

【答案】听觉艺术是以听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艺术,与“视觉艺术”相对。听觉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和情感内容要通过音响、旋律等组合在时间流动中,直接为欣赏者的听觉所感知和把握,如音乐。音乐是听觉艺术,其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这些特性为使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采

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

5. 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等。

7. 尼采

【答案】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尼采猛烈地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尼采的哲学思想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不合时宜的考察》等。

8. 共鸣

【答案】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小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其产生一般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②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

二、简答题

9. 简述雕塑艺术的分类。

【答案】雕塑艺术的分类主要体现为:

(1)从制作工艺上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

(2)从题材上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

(3)从样式上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10.简要说明艺术风格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答案】艺术风格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其具备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源于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享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会很自然地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其中,艺术家的个性气质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个性,成为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卜可以看做是艺术家人格的体现。

(2)源于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 也正因为这样,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3)源于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社会层次、文化层次的差异,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这就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从而刺激和推动着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

11.简述艺术作品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答案】艺术作品的题材与主题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联系

艺术作品的题材与内容相联系,这主要表现在:

题材是主题的基础,主题是题材的提炼、概括与升华。主题是整个艺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经过主题的凝聚,题材不再是零星的片断,而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主题并非每个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如单纯的图案装饰等可以没有主题,但艺术作品不能没有题材。

(2)区别

艺术作品的题材与内容的含义不同,这主要表现在:

艺术作品的题材指构成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基本材料,即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客观生活环境、情节、人物和情感等。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艺术创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在契合中生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12.论述形象思维及其特征。

【答案】(1)形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以表象作为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从而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2)形象思维的特征

①形象性

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②想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