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构基因。
【答案】结构基因是指操纵子中表达一种或功能相关的几种蛋白质的基因,受同一个控制位点控制。
2. 巴斯德效应。
【答案】
巴斯德效应是指有氧氧化抑制发酵的现象。法国科学家可进行生醇发酵,将其转移至有氧环境,生醇发酵即被抑制。
3. 脂肪动员(fatty mobilization)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的过程。 4.
【答案】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自身可以合成的
氨基酸,包括丙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酷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途径一般比较简单,通过转氨、氨同化或由必需氨基酸直接转变。
5. gene chip (基因芯片)。
【答案】genechip (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生物芯片、DNAmicroarray (DNA 微阵列)等,是根据核酸分 子杂交建立的大规模定量或定性检测基因信息的实验技术,点样、杂交、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都利用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完成。
6. 磷酸甘油酸激酶。
【答案】磷酸甘油酸激酶是指糖酵解过程中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的酶,所谓“激酶”是按照该反应的逆方向命名。该反应释放高能磷酸键能,
推动一次产能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 TP )。
7. 终止子
【答案】终止子
第 2 页,共 31 页
发现酵母菌在无氧时
合成,是酵解中第
是分子中终止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8. 流体镶嵌模型。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是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侧向扩散。
二、问答题
9. 线粒体在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上进行的。在呼吸链中,酶和辅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中传递氢的称为递氢体,传递电子的称为递电子体。呼I
吸链由线粒体内膜上的五种复合体(复合蛋白)组成,它们是复合体(氧化酶,辅基为素a 、血红素和传递电子的有和IV 推动
和
)、复合体II (琥珀酸-Q 还原酶,辅基为
合酶)。辅基传递氢和电子的有
通过得失电子来传递电子。电子传递使复合体I 、III
跨膜流动的结
离子浓度低于间隙的。线粒体基质形成负电势,而间隙形成正电
被磷酸化形成
时测得
当
时:
11.
半保留复制是如何用实验证明的?
标记大肠杆菌
分子标记上
和
先让大肠杆菌在以
比普通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密度大,用氯化
氮源)杂合分子
计算出底物
和
胞色素还原酶,辅基为血红素b 、血红素
和
)、复合体V (和血红素
,
还原酶,又称)、复合体(细
)、复合体IV (细胞色素氧化酶,辅基为血红
跨过线粒体内膜到线粒体的间隙。线粒体间隙与细胞溶胶相接触。
果造成线粒体内膜内部基质的
势,这样产生的电化学梯度即电动势,称为质子动势或质子动力势。其中蕴藏着自由能即是ATP 合成的动力。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的传递,
10.某一个酶的当浓度为
时的初速度。
【答案】因为
【答案】利用氮的同位素
基中进行生长,连续培养12代,使中培养,经过一代后,
所有
两代以后,
和
铯密度梯度离心时将形成不同的区带。若把标记的大肠杆菌转移到普通培养基(含
分子增多。当把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分子密度都介于
之间,即形成了杂交分子。
等量出现,若继续培养,将看到
第 3 页,共 31 页
加热时,它们分开成为14N 和15N 链。这就充分证明了
12.线粒体电子转移链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酵母细胞色素氧化酶由7个亚基组成,但是只有其中的4种亚基的氨基酸顺序由酵母核内DNA 编码,那么其余三种亚基的氨基酸顺序所需的信息来自何处?
【答案】除了核内DNA 外,原核生物酵母细胞的线粒体内还含有少量DNA ,这些DNA 编码题中其余三种亚基的氨基酸顺序。
13.从代谢的角度简要分析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酮血或酮尿?
【答案】酮血或酮尿是指血液或尿中酮体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肝外组织氧化酮体的速度很快,能及时除去血中的酮体。但在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者长期不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获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被大量氧化,生成大量乙酰C 〇A ,而因为无法从糖代谢补充柠檬酸循环所需的4C 化合物,乙酰CoA 不能进入柠檬酸循环完全氧化,只能合成大量酮体,超出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堆积,即形成酮血,大量酮体随尿排出,即形成酮尿。
14.(1)从上如何区分竞争性抑制与非竞争性抑制?
(2)为什么竞争性抑制不改变(3)为什么非竞争性抑制不改变
的值会增加,在非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
的大小
(4)从分子机制上说明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抑制? 【答案】(1
)在竞争性抑制的情况下不会改变。
(2)竞争性抑制只是阻碍了底物的结合并不影响催化。 (3)非竞争性抑制并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4)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了底物与酶的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非活性部位结合导致酶的构象发生变化,导致活性部位与底物的结合能力与转化底物的能力下降。
15.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反应系统包括过量而纯净的乳酸脱氢酶和NADH 。在该系统中,丙氨酸消失的速度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的NADH 消失的速度是相等的。该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请予以说明。
【答案】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测定的这个方法是一种偶联反应试验的例子。在偶联反应中,缓
慢的转氨作用的产物丙酮酸很快地被后续反应消耗掉。因此,乳酸脱氢酶催化一种可指示的反应。
由于每使1分子的丙氨酸转氨就要使1分子的NADH 消失,因此,丙氨酸消失的速度与NADH 消失的速度相等。NADH 的消失可通过用分光光度法于340nm 观察NADH 的消失来监测。两个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第 4 页,共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