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3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5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8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51

一、名词解释

1. 杂文

【答案】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2.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3. 评论的时效性

【答案】评论的时效性是指新闻评沦“评得恰是时机”,“评得对社会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时间+效益”的一个综合衡量指标。换言之,新闻评论不仅要注意外化的时间标志,还需要讲究时宜性,即把握新闻评论发表时间上的度,一篇评论放在某个时间段发是否是最符合时宜的,这是一个“该不该发,该何时发”的问题,写作者和组织者都要因时因地因问题而宜。

4.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

【答案】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经济宣传包括经济评论日益重视,经济漫谈式的言论也曾一度活跃。

5. 由头

【答案】由头是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6. 时评

【答案】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闻文体。时评是指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

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时评的特征包括: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内容贴近,体裁广泛; 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7. 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8. 电视述评

【答案】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虽然在篇幅上述多于评,但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在夹叙夹议、述评结合中,以评驭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电视述评与报纸、广播述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9.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同期声是电视评论各种声音符号中最重要和最富感染力的组成部分,与画外音、主持人(记者)的演播室点评及各类背景音响不同的是,它更具有现场感和表现力,而且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

10.以事论理

【答案】以事论理,是指在论证中,先列举事实,再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它要求一定是和本篇文章的道理相关的事例。这个事例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也可以是一组新统计的数据,还可以是一系列为人所知的现象。在列举事例时,要围绕主题简明扼要,不可过于冗长Ag 嗦。

二、简答题

11.网络新闻评论对于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

【答案】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参与、言论空间的拓展、文本形式的创新。

(1)普通受众的广泛和平等的参与

①从评论主体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可分为记者评论、专家学者评论和普通网民评论。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普通受众的广泛参与是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②尽管在报纸的评论版面上和广播电视的评论节目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普通人的声音,但传统媒体一方面要受到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另一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审稿程序,普通受众的参与非常有限。媒体不仅把更多的版面和时段留给记者和专家学者,在版面编排和时间分配上也对记者和专家学者的评论进行强势处理,对为数不多的普通人的评论进行弱势处理。③网络媒体打破这些限制,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并且有表达的愿望都可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发言,而且其言论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隐去自己的真实地位和身份,依靠建立在逻辑和事实基础上的真理在网络上与他人平等交流。网络汇聚四面八方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政府决策,维护自身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发展是革命性的。

(2)网络言论的拓展

①网络评论使我国的言论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这是网络评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更加真实而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观点在网络上得以呈现并且交锋,使意见的多元化局面得以形成。

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评论中批评性意见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互联网空间得到更好的实现。近年来,网络上对于热点新闻事件的讨论风起云涌。网络能够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一个平台,并能够容纳对同一事件的多种不同的声音,而这一进步与网络媒体在中国的兴起无疑有着直接的关系。

(3)文本形式的创新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传播上必然带上这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产生新的文本形式,网络也是这样。从技术上看,网络可综合运用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来传播评论。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评论依然以文字为主,但其评论却出现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编辑组织形式。

①从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布平台的角度,可将网络新闻评论分为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其中,言论频道的新闻评论基本上都是完整的评论文章,与报纸新闻评论并无本质区别,但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却是两种全新的评论形式,是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有品种。留言板是针对单条新闻所设置的交流与讨沦平台,论坛则是针对社会某方面内容的交流与讨论平台。

②传统媒体的评论,不管是报纸评论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有其规范和标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是一期完整的节目。留言板跟})占和论坛评论则要自由和随意得多,它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简短的话,或者一个词,甚至一些符号(比如一串感叹号,一串问号,一个笑脸或者一个鬼脸),但以一两句话的帖子居多。留言板和论坛上的言论基本上都是即兴的,并不追求严密的逻辑和论据,只求表达自己一时的意见和情绪。实际上,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是将作为人际交流的私人领域的聊天和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却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是一个公共领域。

③由匿名所带来的自由随意性、即时互动性和言论长期驻留所带来的讨论的持续性,是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区别于传统媒体评论的几个鲜明特征,也是网络媒体在评论形式上的最主要的创新。也正是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使网络新闻评论在更大程度上使评论的本来目的得以回归一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