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04微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判断题
1. 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答案】对
2. 杆状的细菌一般都长有周生鞭毛。( )
【答案】错
【解析】杆状的细菌,假单胞菌长有端生鞭毛,其余的有周生鞭毛或不长鞭毛。
3.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也是整个生物界中发现的能独立营养的最小原核生物。( )
【答案】对
4. 在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中,也存在指数生长期。( )
【答案】错
【解析】丝状生长的真菌在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规律是一条不典型的生长曲线。它缺乏指数生长期,与此相当的仅是一段快速生长期。
5. 细菌的芽孢和孢囊都是休眠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抗热性、抗辐射、抗干燥能力。( )
【答案】错
6.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厚度薄,因此用溶菌酶处理后容易获得原生质体。( )
【答案】错 【解析】
【答案】对
8. 用稀释摇管法分离获得的微生物均为厌氧微生物。( )
【答案】错
【解析】用稀释摇管法分离分离严格厌氧菌有它特殊的地方,即该微生物暴露在空气中不立即死亡。对于那些氧气更为敏感的厌氧性微生物可以采用此法。但稀释法只能分离出混杂微生物群体中占有数量优势的种类。
9. 在同一水样的水质检测中,所得的BOD 和COD 数值是相等的。( )
【答案】错
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少、厚度薄,用溶菌酶处理后容易获得球状体。 7. 用分装器将培养基分装试管时,应谨防培养基沾染试管口。( )
【解析】生化需氧量(BOD )一般指在1L 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化学需氧量(COD )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 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10.在各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都会引起培养基pH 发生不利于此过程的变化。
( )
【答案】对
二、名词解释
11.菌视紫红质
【答案】菌视紫红质是嗜盐杆菌的细胞膜区域中存在的一种色素蛋白,使细菌细胞膜呈紫色。它与视紫红质一样都含一分子的视黄醛,其化学性质与视紫红质相似。它在有光而微好氧条件下才能产生,在有光存在时,菌视紫红质摆动于两种构象之间,同时穿过细胞膜,向外释放质子,所形成的质子梯度用于驱动A TP 合成。这种依赖光的A TP 合成(光合磷酸化)为细菌在微氧条件下提供了另一条氧化磷酸化途径。
12.磁小体。
【答案】磁小体是指存在于少数水生螺菌属和嗜胆球菌属等趋磁细菌中的颗粒物质,其大小均匀,数目不等,形状为平截八面体、平行六面体或六棱柱等,
成分为
活。
13.固氮酶的异形胞保护。
【答案】固氮酶的异形胞保护是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其过程是:蓝藻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异形胞外有一层较厚的外膜,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异形胞内缺少光合系统加上脱氢酶和氢化酶的活性很高,使异形胞维持很强的还原态;异形胞以很强的呼吸作用,可以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需的A TP 。
14.放线菌。
【答案】放线菌是指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5.Prototroph
【答案】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过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现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性均用
表示。 外有一层磷脂、蛋白或糖蛋白膜包裹,无毒,具有导向功能,解鞭毛引导细菌向最有利于的泥、水界面微氧环境生
16.感染复数。
【答案】感染复数是指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
17.stain 。
【答案】stain ,即菌株,是指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18.典型生长曲线。
【答案】典型生长曲线是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画出的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组成的曲线,是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19.原体。
【答案】原体是指衣原体生活史中具有感染力的细胞。
20.连续培养。
【答案】连续培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法。一般是通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营养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来实现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21.化能有机营养型
【答案】化能自养型是指以
营养类型。
22.硫酸盐呼吸。
【答案】硫酸盐呼吸是一类称作硫酸盐还原细菌(或反硫化细菌)的严格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底物脱氢后,经呼吸链递氢,最终由末端氢受体硫酸盐受氢,在递氢过程中与氧化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获得A TP 。
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以氧化无机物释放的化学还原成细胞物质的能为能源,利用电子供体(如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使
三、选择题
23.用于测定具有血凝特性病毒的血凝效价的实验是( )。
A.HA 实验
B.HI 实验
C. 双向免疫扩散
D.VN 实验
E.ELISA 实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