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答案】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指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党对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进行的一次改造运动。中国共产党首先实行“包下来”政策,并通过进革命大学或参加社会民主改革实践,对他们实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这场运动主要在各级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进行。在政治上、思想上划清敌我界限的基础上,展开忠诚老实运动,号召师生向国家忠实地交代清楚自己的历史并检举所知的反革命分子。运动的总原则是启发自觉,不追不逼,认真审查,宽大处理。通过运动,广大知识分子清除了旧思想的影响,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但是,运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此后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2. 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十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口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3. 中原大战
【答案】中原大战是1930年3月至1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军同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晋军阎锡山部等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境内进行的战争。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4. 少年中国学会
【答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著名社团。1918年7月,李大钊、王光祈、曾琦等人在北京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学会在1923年以后出现分化,其中的左翼多数加入中国共产党,右翼多数加入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派)。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存在时间最长的社团。
5.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6. 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枚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7. 东西文化论战
【答案】东西文化论战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东西文化能否调和及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8.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答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杳佛等在上海发起组织的政治组织。1932年12月29日成立,总会设在上海,在北平、上海等地设分会,最高执行机构是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宋庆龄、蔡元培分任主席和副主席,杨杳佛为总干事,鲁迅为上海分会执行委员。同盟的任务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援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出版、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1933年6月,杨杳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同盟的活动无法继续下去,在无形中解散。
9.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10.廖仲恺被刺案
【答案】廖仲恺被刺案是国民党右派谋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事件。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刺杀。国民党中央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下,开展了打击右派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趁机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被任命为广州卫戍司令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长。
二、论述题
11.评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答案】(1)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运动,又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出于“反修防修”的考虑,提出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局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制定了《关于
,对“四清”运动的任务、政策、方法作了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
规定。为大规模的“社教”运动做准备。9月,中央根据“社教运动的试点情况,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即“后十条”)。“后十条”一方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社教”运动中必须执行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此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分别派出大批工作队,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第二阶段
196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集全国工作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讨论制定了《农村社会主
,将“四清”的内容规定为清政治、清经济、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清组织、清思想,强调这次运动的性质是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的当权派”等更加错误的观点。在“二十三条”的指导下,“四清”运动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1966年12月,整个运动因“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而停止。
(3)评价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党发动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尽管它对解决干部作风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打击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刹住封建迷信活动等歪风,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左”的错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标志着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及实行改革开放的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起点,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