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616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众传媒在社会系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 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嚓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2)赖特的“四功能说”

美国学者C.R.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

①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力一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③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功能,

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相对应的。

④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W. 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力一面进行了总结。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入政治功能的范畴,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他的重要贡献是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

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指大众传播具有提高个人、群体和事物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的作用。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社会的普遍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指大众传播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总之,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任何一种分类都不可能概括它所有的功能。大众传播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社会功能。传播学研究的任务,正在于找到正确发挥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机制和规律,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其消极功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2. 简述“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答案】“社会责任论”是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社会责任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仟,并以社会责仟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它对报刊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责任论”台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它指出:“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以及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平衡”,言论自由并不像自由主义理论说的那样,它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利。自由必须以责任为前提。因此,报刊在被赋予一定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2)“社会责任论”认为,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实际生活中,报刊拥有了社会给予的自由权利以后,反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这是不能允许的。

“社会责任论”认为应当明确提出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社会必须保护公众“获知的权利”以及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的权利。

(3)“社会责任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它认为,自由作为一种行动的权利,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和控制; 二要具备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如果缺乏后一个条件而只要求摆脱限制,那只是一种空洞的自由,甚至是对自由的嘲弄。它指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自由概念是消极的自由,即“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或者说是“免于……的自由”; 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是积极的自由,即“具有行动所必需的手段和设备’,,或者说是“有做……的自由”。

(4)“社会责任论”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它认为,政府不应当是报刊自由的旁观者,如果报刊不主动地负起责任,政府将以权力作为最后手段,强制它改正,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政府干预大众传播。施拉姆等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明确地表示这样的观点:“集权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的报刊社会责任理论有一些共同之点。二者都同意不能容许报刊降低国家文化。二者也都主张社会固定目标一旦确定,就不允许公众通讯工具不负责任地阻碍这些目标的完成。”

3. 怎样才能使编码与译码两者达到协调一致的理想状态?

【答案】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具体符号或代码。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是指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原初的那种信息或意义。编码与译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要使编码和译码达到协调一致的理想状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传播的“线路”必须通畅,传受两者要乐于沟通和交流,且无噪音干扰。

(2)用于编码和译码的“代码本”(符号系统)必须为双方所熟悉并顺利使用。

(3)符号形式(符号具)与符号内容(符号义)必须基本对应。

(4)符号、表述和文本所承担的负载、传送信息的任务必须分别加以明确规定。

(5)编码和译码必须遵循社会公认为的规则(如符合语法、逻辑和情境)。

事实上,即便如此,传播者传送出去的符号化的信息,也很难在接受者的大脑里得到原原本本的再生和呈现,因为影响编码与译码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4. 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 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答案】(1)大众传播的“窄众化”的内涵

大众传播的“窄众化”是指传播活动不再针对广大范围的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大众群体,而是以特定的传播内容,来服务于具有特定特征的相对同质化的小群体。“窄众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大众传播业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以挖掘出具有不同需求特征的小众市场,并对其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

(2)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趋势可以看作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理由如下:

①“窄众化”趋势对“大众”概念构成挑战。“窄众化”趋势的出现表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众不再是被动盲目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多元化的具有特定需求和特征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