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货币需求? 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以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他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此。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10年也仍只是1万元)。人们宁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也不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按凯恩斯的观点,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那么就不会需要留有闲置的货币。如人们的货币收入通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2)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3)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所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各有优点。

(1)浮动汇率制的优点

①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于强制措施。

②浮动汇率制度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

③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

(2)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①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②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制度相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

③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储备外流,最终对固定汇率的维持构成威胁,而恢复经济的均衡还要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人均产值或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也不一定意味着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很高的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并

没有取得社会经济的普遍进步,反而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的现象。

虽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指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但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发达国家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经济发展理论则专门研究一个国家如何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因而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二、论述题

4.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答案】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研究的是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总财富。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受其总财富的限制。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持久收入”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能取得的平均收入,‘已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持久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定性,因而可以避免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指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

入的能力,即人的生产能力,又称为人力资本。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指生产资料及其他物质财富。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会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人们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应付交易等需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在就业困难时,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较大,需持有的货币也较多。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人们持有多少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与其他资产收益大小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提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反之亦然。

(4)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人们对货币的“嗜好”程度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如果人们把

,,货币看成“必需品”那么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等于1或小于1; 如果人们把货币看作“奢侈品”

则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就会大于l

此外,人们对未来经济稳定性的预期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货币需求函数

(1)

式(1)中,M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 P 表示价格水平; r b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 e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 Y 表示货币收入; u 为其他随机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上述货币需求函数是p 和Y 的一阶齐次函数,若p 和Y 发生变化,则货币需求将同比例变化。函数两边同时除以p ,则得到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从该式中可看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由实际变量决定,不受名义价值的影响。如果在式(1)两边同时除以y ,则可得到:

即:

其中v 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此式与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M=kPy,十分相似。弗里德曼对现代货币数量说的表述及其所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贡献。

5. 给出两个西方学者将微观经济学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例子。

【答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学家开始对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割开来研究的这种分裂提出质疑。经济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联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