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8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33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47 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61
一、名词解释
1. 叙述人语言
【答案】叙述人语言是指文字作品中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感情、评论事物的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无论是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或抒发感受都离不开叙述人语言。同样,把作品各个构成部分连贯起来,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全靠叙述人语言。因此,叙述人语言在叙事文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运用叙述人语言,可以对人物性格作概括介绍,也可以对主人公的肖像作形象化的描绘,还可以描绘人物的神情动作。
2. 模仿说
【答案】模仿说是古希腊学者对于文艺与现实关系的朴素表达与概括,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其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柏拉图使之初具理论体系,直至亚里士多德方成为完整的学说理论,成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模仿说不仅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两千年来的西方文学创作,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3. 文学性
【答案】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形象思维和文学幻想、多义性和暖昧性是文学性最基本的特征。文学性的定义与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性”的定义中,接受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文学性的概念一直是开放的、宏观的,而非一层不变的。
4. 艺术形式
【答案】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5. 叙述视角
【答案】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对叙述视角研究得比较精细的是结构主义的批评家们,他们对叙述视角的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6. 审美经验
【答案】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美的自然物、艺术品和其它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不同于一般生理快感,它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其表面形态与深刻含义)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的反映。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题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体系,而不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审美经验所具有的人生实践性是其根本性质之一。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7. 即兴
【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报思、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赐,更多的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一刹那之间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
8.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答案】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的整个过程。客体“主体化”是主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二、论述题
9. 文学是虚构的,但人们又强调文学的真实性,请通过具体作品论述二者是否矛盾。
【答案】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并不矛盾,并且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符合艺术标准的文学作品。
(1)虚构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
虚构是一种艺术创造,但并不是凭空捏造,虚构故事一定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写人物要符合人物行动和人物性格的逻辑,要有情理的根据。更为重要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但作
品所表现和包容的情感是不能虚构的。虚构中必须凝结作家的真实情感,凝结作家真实的情感体验,作家在创作中必须将自己最宝贵的最真挚的情感和心灵寄予作品和人物。
例如,席勒的《强盗》,别林斯基评论这部作品时认为,“在这里说话的,不是人物,而是作者; 在这整部作品中,没有生活的真实,但却有感情的真实; 没有现实,没有戏剧,但却有无穷的诗; 情势是虚伪的,情节是不自然的,但感情是真实的,思想是深刻的”。因此,感情的真实是文学艺术虚构的生命,任何半点虚情假意都将损害文学艺术作品的虚构的艺术感染力。
(2)文学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要求艺术的真实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虚构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在虚构性情景之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艺术真实需要作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运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虚构的手法。
例如,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一国演义》,它虽然取材于历史史实,但它对二国时代的战乱所作的并非是历史的如实淦释,而是主体化的艺术创造。这不仅表现在它的“七实三虚”上,就是那些有历史依据的人物、事件、场面、细节描写,也都为主体意识一一“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与劳动大众的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的混合一一所浸透,并子以生发、改造、夸饰、变形的表现; “乱世英雄”的艺术典型不是历史上那个曹操的本来面目的再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它不是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创造的真实。
10.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答案】之所以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原因在于:
(1)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
由于文学产品的创造不仅凝聚了作家的智慧和心血,而且作为物态化生产过程的产品,还凝聚了其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消耗,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或价格。文学消费者为取得对文学产品的消费权,就必须以购买或租借的方式,付出一定的货币,使文学再生产得以维持。
(2)文学作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和审美等精神属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承认文学产品属于一般商品消费,同时又注意到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即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1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1)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文学消费”属于社会精神产品消费,它是现代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